“真的好高啊,又很大,一眼看不到边的感觉。”
郓哥打量着樊楼的楼顶。樊楼 “能容纳三千食客哩。”
老家人笑呵呵的一指:“斜对面就是皇宫,不过离后宫还远着,看不到的。”
“樊楼竟然比皇宫还高啊!”
郓哥感觉很惊奇。
老家人则是笑而不语,讳莫如深的样子。
武洪知道樊楼的东家是赵佶,而且翻修樊楼,扩大经营面积,也是这位艺术家皇帝的手笔。
甚至樊楼就是他设计的。
其他酒楼无论怎么翻修,敢超过皇宫试试?
历史上,无论李师师还是赵元奴,其实都是在成名后,便成了宋徽宗的禁脔。
传言李彦在皇宫挖了一条地道,直通樊楼后门。
其实这地道也是赵佶设计的,李彦一个太监,哪有恁多思路玩这样的花活。
武洪走着走着,忽有所感,抬手一抓,竟是一条丝巾落下。
丝绢在当下,仍是可以作为货币使用的,何况上面还有刺绣,以及淡淡的香气。
“那少年请留步。”
樊楼之中,传来一声女子呼喊。
武洪循声看去,却是三楼上一道身影,脚步匆匆地在楼梯处下行。
很快一道倩影便出了大门。
“师师姐,慢着些!”
一个小丫鬟匆匆跟着跑来。
“莫多言。”
李师师微笑着摇了摇头,她觉得今夜有些无趣,便在三楼赏月,哪想到无意中丝巾落下,还被人给接住,极可能便是传说中的缘分。
尽管这缘分可能只是一面之缘,但也是人生中的经历,或可成为佳话。
她制止了小丫鬟去取丝巾,亲自款步而去。
来到楼上看到的位置,她高挑的身子微微做了个万福,仪态得体的让郓哥都瞪大了眼珠子。
“请问,是哪位少年拾到了奴家的丝帕?”
李师师的声音很好听,很有御姐范。
她的出现,也让街上行人驻足,毕竟平时想要看李师师一眼,没有百两银子是不可能的。
一时间,不少人不禁羡慕那个捡到了丝巾的少年。
“在这里。”
武洪从驴车那边走过来,抬手便将丝巾送回。
李师师先看到了丝巾,接着又看到了一只手,她就觉得不太像少年的手,紧接着就看到了一颗大头,顶在三寸丁上,越来越近了。
即便是见多识广如李师师,也是愣了又愣,连连摆手。
“不要...不要了...”
pS:
连续爆更三天,天气愈发的冷了。
每每都能看到老书友点的催更,倍感欣慰。
新来的书友如果有条件,也帮忙点点催更哦。
另外,大家注意保暖,千万别感冒了。
嗯,多喝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