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陈羽又对着朱瞻基说道:
“赈灾与经商看似不同,可是底层逻辑却大差不差。”
“做生意也需要运用‘实用主义’考虑市场,从实际中出发,首先划分不同人群,并对不同人群进行调研,看看这些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然后只需要将真正需要的东西卖给他们,自然就可以赚钱。”
“这个道理很容易做到举一反三,希望你下去之后能够好好领悟。”
朱瞻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真正的灾民饿极了,在不吃就会死的情况下,定然不会在意粥里有沙子又或者吃的是芙糠。
只有让‘白嫖’的人离开,才能真正帮助灾民,让真正的灾民得到救助。
这就是老师口中的‘实用主义’。
这样的做法看似简单粗暴,却是一种大智慧。
通过这种方式,巧妙利用人们的心理差异,把真假灾民分辨出来,把更多的物资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可是……这与朝中那些官员说的思想完全不一样。
朱瞻基知道朝中的文官集团宁愿要一个美名,哪怕知道老师口中的方法,也断然不会提出。
这也就是老师最后一句话:针对不同人群,考虑他们的需求,从而借着这些需求,拿捏他们。
朱瞻基眼睛一亮,‘实用主义’能够用来拿捏‘白嫖’之人,也可以在经商中用来拿捏‘客户’;
同样的道理,是不是能用来拿捏朝中的文武百官?!
一定可以!
这不就是‘帝王权术’中的‘御人之术’。
朱瞻基从来没有想过通过这样简单的道理与例子,就领悟出了如此重要的东西。
他差点也忍不住跟先前朱棣一样,为老师鼓起掌来。
尼玛!
这简直比皇帝还会拿捏人性,怪不得来之前朱棣肯定的说这间市井中的掌柜,能够教导自己‘帝王权术’。
本来朱瞻基看着陈羽年纪轻轻,才二十多岁出头的年纪,对此持怀疑态度。
现在他算是彻底相信了。
不说别的,
光是解决千百年来以来朝廷开粥赈灾策略,就明显不一般。
而且在想出来的同时,也让朱瞻基将其中的道理理解的如此通透。
朱瞻基认为今天来这一趟,学到一个‘实用主义’就已经做到不亏了。
原来,这世间真的有二十出头的隐士隐士大才!
皇爷爷果然最爱自己。
朱瞻基心中不由暗自庆幸起来,还好这样的大才皇爷爷将其分配给自己当老师。
如果让陈羽加入二叔的阵营,那么自己不仅会失去一位优秀的老师,自己父亲太子储君的位置,也很危险。
甚至不保!
在将脑子中的思绪理清之后,朱瞻基态度恭敬的对着陈羽拱手道:
“老师,弟子受教了。”
陈羽看着朱瞻基现在已经有了尊师重道的样子,满意的点了点头。
“刚才说的那些小东西,你随便领悟一番就够了,也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
“以后跟着我,保证让你长大以后在大明商场上乱杀。”
朱瞻基听后心中一阵汗颜,态度却愈发恭敬起来。
他真是没有想,传说中那高深莫测的‘帝王权术’,在自己老师口中就是一些……小东西?
这还有天理吗?
可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以后老师要传授自己高深莫测的学问,又该是多么的经天纬地!
想到这,
朱瞻基觉得陈羽愈发的高深莫测起来。
陈羽也不管他的学生已经被自己彻底洗脑,而是继续开口说道:
“现在回到朝廷颁布的几条策略上,发现了问题的弊端,那就需要对此做一些改变了。”
“需要明确大灾之后,在河南产生了灾民与背井离乡的到京师谋取生路的流民,针对这两种灾民按照‘实用主义’原则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首先就是留守河南的灾民,虽然受灾,可是情况相对较轻,在此基础上朝廷可以对其施行放粮借贷政策。”
“放粮救急不救穷,只为活命;大灾之后,总要从事生产,后借贷为生产,第二年再把借贷的粮食还清。既解决了百姓之苦,也解决了朝廷税赋的问题。而且哪怕第二年收成依旧不好,那么大明这个时候出来施行仁政,宣布减免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