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陛下,圣躬金安!”
袁珙进入京城之后,本来想直接去找道衍,可半路被锦衣卫截胡,说永乐帝有请。
之后在锦衣卫的带领下,来到了御书房中拜访陛下。
“袁居士无需多礼。”
朱棣从龙椅上起身,快步走到袁珙面前将其托扶起来。
他对于袁珙这拥有一身本领,却不喜功名利禄的人很尊敬。
袁珙起身后微微颔首,打量了朱棣一番,随后笑着说道:
“陛下,臣此次观您面相,龙气愈发强盛,印堂光亮,陛下未来定能开创出一番辉煌盛世。”
朱棣听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如果是其他人说出这番言论,那么拍马屁必然占据很大成分,可是袁珙说出这一番话,只会让朱棣更加坚定心中的目标。
要知道袁珙相术高超,名声在外。
在靖难起兵之前给朱棣相面,称其:‘龙姿凤质,天高地厚,神略内蕴,可做天子’。这预言让朱棣相信自己有天子之命,促使他下定决心发动靖难之役,争夺皇位。
朱棣夺得天下后也曾说过:得皇位‘始于姚,定于袁,成于张’!
而且其所着作的《柳庄相法》,一直都是相术理论的经典专着之一,甚至被乾隆钦点为相术经典,后收录于《四库全书》中。
朱棣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袁居士,大明有你这般相术高人,实乃大明之幸。”
经过简单的寒暄,朱棣将道衍目前的状况告知了袁珙。
其中包括陈羽提出的王朝周期、大航海蓝图等。
袁珙闻言轻轻的摇了摇头,随后掐指算了算,半晌后轻笑道:
“陛下,陈羽此人能提出这样的计策,显然其本身才学,已然超脱了历史局限性。”
袁珙此话不假,王朝三百年周期定律,千年以来没有一个人可以看破其中的人地关系。
可是听闻陈羽只在一顿饭的功夫,就将此问题剖析的如此透彻,如何不让人感到震撼。
显然陈羽的才识在袁珙眼中,超脱了历史的局限性。
袁珙顿了顿,继续说道:“道衍得知陈羽的策略后,从最开始的闭关,到如今的精神不对劲,甚至有些……癫狂,我猜测应该是道衍悟出了一些其他的东西。”
“也就是说这新悟出来的东西,让道衍陷入了死胡同!这才会变成现在这样。”
袁珙听完朱棣所说,已经差不多搞清楚了让道衍心神震乱的原因。
他清楚道衍的性格,本身就是聪明绝顶之人,如今陷入这样情况一定不会是嫉妒所致。
而是有所领悟。
袁珙听完这些策略之后,除了大受震撼之外,并没有像道衍一样陷入心魔的原因也很简单。
那就是他在相术上,放眼整个大明无人能敌。
可要论起才智,姚广孝当之无愧第一。
越是才智绝顶的人,越是会在看到新‘东西’的过程中陷入其中,难以走出。
这样一看,
袁珙觉得先来拜访朱棣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待会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帮助道衍走出来。
如今时辰还早,申时。
朱棣与袁珙一起,前往了鸡鸣寺。
………
鸡鸣寺。
内殿,香烟缭绕。
朱棣与袁珙步入其中,姚广孝此时还在内殿中闭关,于是二人在小沙弥的带领下一路找了过来。
打开门,瞧见了姚广孝的身影。
第一眼看去,不知为何透着一股莫名的压抑。
只见姚广孝身着的僧袍已经有些破败,衣角褶皱,一看就是长时间没有打理过了。
姚广孝背对众人,正对着一尊佛像喃喃自语,听不真切。
袁珙看着道衍的表现心中一惊,这跟预想的不一样啊。
他眼神请示完朱棣,默默的退了出去,交代纪纲端上来一盆冷水之后,若无其事的回到了朱棣身旁站立。
朱棣见状,唤了一声:“老和尚,你怎么把自己搞成这般模样?”
姚广孝闻声,缓缓回过头来。
瞬间,众人皆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姚广孝双眼深陷,眼神空洞无神,仿佛失去了生气,原本锐利的目光如今尽数被萎靡取代。
这般模样,哪还有曾经那个意气风发、智谋超群妖僧姚广孝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