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王冈若是中了进士,自然有功可减少磨勘,便是不中,也可得到封赏。
随后众臣再次议起对交趾的反击,赵顼不想再在这事上耽误时间,刻意控场,将与之无关的政斗喝止。
在场众人都是人精,知道再无休止的闹下去,只会惹怒皇帝,最后又是一番扯皮,但好歹达成共识。
成立安南经略招讨司,由赵卨和宦官李宪担任正、副使,燕达充副都总管,一边调拨禁军,一边就地征发招募。
同时罢免沈起和刘彝,这也算是王安石做出的交换,他二人一人被诉妄传秘旨,一人被责相继生事。
就此,对交趾的战事敲定下来。
随后众文官们又讨论起来对交趾的战略战术。
王安石的提议被否决,众人皆认为他那一边牵制交趾大军,一边直捣黄龙的计策太过冒进。
然后众文官纷纷献计献策,引经据典,兵法韬略层出不穷,众人也是听得如痴如醉,或颔首,或反对。
这期间,另一侧的武将默默垂首,一言不发,也不敢发。
众宰辅议论军机哪轮的上他们这群武夫置喙!自是文官议定,他们照着方略执行便是。
这帮军汉,看过几本兵书,能明白圣人的微言大义吗?
他们只能阵前厮杀,至于运筹帷幄,指挥大军,还得看众文官们胸中的韬略!
临近午时,方略终于定下,皇帝没留饭,众臣工也只能各自回衙。
燕达走在人群中,看着王安石的背影,眼神意味难明。
这边散了没多久,王雱被治愈的消息便传了出去。
大宋的皇宫就是筛子,什么事都藏不住,这些人不敢去散播军国大事,可宰相家的私事却是敢传播,而且小报更乐于报道这些。
几乎是一瞬间,东京的百姓都知道,相府来了个神医,连太医治不好的痈疮都能治的好。
更有人号称买通了相府里的小厮,将那神医吹嘘的如同神仙下凡。
一句话:太医治得好的,我能治,太医治不好的,我也能治!
这边一传开,太医院里的太医坐蜡了,聚在一起开始商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