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安院成立一事很快便定了下来。
这件事在冀州的影响力甚至比改组内阁、武阁一事还要重大。
对于基层官兵来说,无论是之前的勋武阁,还是如今的内阁、武阁,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换了个称呼罢了。
然而,对于今安院的成立,他们心里清楚,这必将彻底颠覆军中的晋升准则。
当然以战功升迁当然还是最重。
军中的伍长、百人将压力骤增,他们平素对兵法谋略一无所知,现在要去学院进修,一个个只知道上阵杀敌的勇夫,又怎能学得进去....
那些基层郡吏倒还好,去进修就进修,更加丰富自己的阅历,毕竟他们这些文人自幼就一直在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卫报上来的反馈。
沈今安发现让所有将官都参与今安院学习,调动不了他们的积极性,决定差额推选。
他放出风声来,能进今安院进修的,是他的学生,才是他的嫡系,晋升军职更是优先考虑。
但是营将以上还是必须去今安院进修。
至于营将以下,差额选举名额。
此消息一出,军营中顿时议论纷纷。
那些原本对进修之事漠不关心甚至抵触的将官们,心思开始活络起来。
....
一百人将对身旁人说道:“当了州牧门生!日后前途还会差吗。”
“州牧大人可是亲自担任今安院院长!”
....
一千人将对几位下属道:“我听到点风声,这次入学今安院的,都会被提拔重用,你们要争取,不要因为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就错失这么好的机会!”
“州牧大人也是为了我们好!”
....
一伍长站在自己的营帐前,眉头紧锁道:“这怎么办,我只会打仗,那兵法谋略我是一窍不通啊,可这今安院...唉!”
....
几位营将也在讨论,一营将面露担忧:“虽说咱们必须去进修,但这学院里教的那些东西,咱能学会吗?”
另一营将:“学不会也得学!”
“毕业不了,这营将你都别想当了!”
....
武阁议会
沈今安、沈白、王艾、宇文霸、王斐。
王斐也从幽州赶了回来。
汪煜,滕辉,江雀,李御,罗烈等五人也因战功受到提拔,位列武阁辅臣。
参加这次武阁议会...
沈今安站起身来,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今安院的设立,不是为了刁难你们麾下诸将,实乃强军之举。”
众人皆静听其言。
“我们这些当兵的征战沙场,用血肉之躯博取军功,自然是英勇无畏,这一点毋庸置疑。”
“想我等在沙场上,面对敌军的刀枪剑戟,从未有过退缩之意。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攻城掠地,我们凭借着悍勇,拼杀出斑斑血路,立下赫赫战功。”
“这一点,本州牧为你们骄傲,为麾下诸将感到骄傲!”
“但是!随着我们势力的扩张和发展,麾下大军多至三十多万。”
“早已不是单凭武力就能得到胜利的了。仅恃勇武,无异于盲人瞎马,难成大业。”
“古往今来,多少善战之师折戟沉沙,功败垂成。”
“学会用兵,善于布阵!学会思考,洞察敌军的意图,预判其行动,巧妙地布局设防,避其锋芒,攻其要害。”
“懂得运用兵法谋略,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让我军在战阵之中少流血而多建功,这才是本州牧想看到的!”
“那些基层将官,伍长,百人将之流。若是觉得自身学识低微,学不进去。入学之后自有先生从头教习,循序渐进,岂有学不会之理?”
“至于营将者,更应以身作则,若连其等都畏难,何以率麾下将士奋进?”
“今安院也会因材施教,依照诸将所长补其所短。本州牧也会亲自授学,与诸将共探军事之道。”
“我希望你们亲自去跟手底下的将领,交交心,让他们放下顾虑,踊跃入学。”
沈今安言辞恳切。
诸将点头,若有所思。
“入了这今安院,那便是我的嫡系门生,传令下去,让诸将不要自误。”
沈白应道:“部分将领对学业之事仍心存顾虑,担心自己适应不了学院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