婠婠目光一转,看向一旁茶几上的一卷皮革,好奇道:“不知这是什么?能让石师随身携带,可否让婠婠一观?”
“哦?”
苏昱辰身形一顿,看了她一眼,看的婠婠浑身一冷,似笑非笑道:
“你倒是会打蛇上棍。你想要看也不是不行,不过等你能让我满意再说吧。”
“不过可以提前告诉你,这是石之轩的《不死印卷》,原本是在石青璇手中,她留着无用,我就讨要来看看,之后忘记还她了。”
“这门武功中物极必反,生死循环,真气生生不息的理念,对你的天魔大法倒是大有好处。你若是能融汇贯通,未必不能依靠自己走出一条通天大道来。”
婠婠眼神一亮,道:“不知如何才能从石师手中换取一观呢?”
苏昱辰摇了摇头:
“等我想到了,或者你做到了再说吧。你要是能取来《道心种魔大法》或者《御尽万法根源智经》给我一观,也可以拿去看看。”
“哦,《御尽万法根源智经》是大明尊教的武功。除了尊主许开山之外,还有影子刺客杨虚彦也会。”
“以石师的武功,为何不自己去取呢?”婠婠不解道。
苏昱辰笑了笑,平淡的道:“我只是感兴趣,并不是需要。有了就看看,没有也没什么大不了。”
………………
这天宋师道登门拜访。
“石师似乎对魔门并无偏见?”
苏昱辰看了他一眼,道:
“你见过婠婠了!可是对阴葵派不放心么?如果说偏见,我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有偏见,只要它有好的一面。”
“孔夫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汉时儒家之所以能独尊天下,罢黜百家。皆因为儒家能兼容包并,随世而移,符合了当朝者的需要。”
“但这并不是说其他学说就一无是处了。儒家最大的贡献,就是制定了‘礼’。有了‘礼’,统治阶层,或者说皇帝就有了从根本上的法统身份,这一点是维护了稳定的。”
“儒家制定了礼,使的武将虽然跋扈但不敢轻易反叛,使天下黎庶多了敬畏之心,这都是好的,我们不能否认。”
“但是同样的,儒家并不是万能的。城池营造、水利疏通、农业养殖、商贸往来等等,这些事关国事民生的内容,他们并不精通。”
“你作为帝王,不能带着固有印象片面去看某一方势力。魔门传承诸子百家学问,现在固然是偏离了正道,但是其中百家的精华却是好的。”
“选择其中好的留下,不好的直接砍掉就是,现在选择的权力在你,并不在魔门,这是大势所趋。”
“而且只有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才能不劳心费心。你只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即可。”
“你若是熟读史书,就应该发现一个道理。历代开国之君,有独用‘纯儒’的么?而且历代开国之臣,有‘纯儒’么?”
宋师道点点头,道:“如今想来,历朝历代的灭亡,似乎都和重用纯儒有关。大部分儒生都只是好空谈,言之无物,但如石师所说,他们制定的礼仪,却是稳固了阶层,让各阶层行事有所依,不再是一团乱麻。”
苏昱辰摇了摇头,并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深说,这涉及到了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开民智的利害关系等等。
“石师可是不认同师道说的?”宋师道看他摇头,不由好奇道。
苏昱辰摇了摇头,道:“这个问题你可以自己思索。还记得我曾经跟你说过的三省六部制么?”
宋师道恍然道:“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石师那时候就已经想到如何安置诸子百家的学说了么?”
苏昱辰道:“安置诸子百家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划分职权,将朝堂分开若干个团体,避免其中有人做大。还有,就是扩大朝堂上的人数,给寒门进身之阶,避免世家再次做大。”
宋师道点点头,又犹疑道:“三省六部制虽好,但君臣分离,朝臣若是合起来,也容易欺瞒皇帝,长此以往,对后世统治不利。”
苏昱辰并不意外,道:“所以我才说,任何事都是一体两面,有利有弊,分开来看,利大还是弊大!而且你完全可以自己想办法,增设机构,制衡朝臣。”
宋师道点头道:“石师的意思,是说像军中一样,在朝堂,朝臣之间设置细作,掌握动向,避免他们联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