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在李杰的坚持下,裕谦派人把那6门螺丝小炮转移到镇海城对面金鸡山背后的戚家山上,埋伏起来。
这些小炮都是青铜铸造,比阴国的山炮和榴弹炮落后好几十年,但是只要部署得当,咬阴国人一块肉下来还是可以的。
镇海城是当年明朝为了防备倭寇建的一座城池。戚家山当年因戚家军驻防于此而得名。
李杰好好侦查了周围的地形。戚家山并不高,但是非常适合小股步兵打埋伏。
只是李杰的小股太小了。他不由有些遗憾,哪怕他有300名训练有素的火枪手,也许会让戚家山名声大噪。可惜他只有30人。
部署好戚家山的防务之后,李杰又让排长黄杰夫去贴身保护负责金鸡山防务的清军总兵谢朝恩的安全。
按照历史记载,谢总兵在阴军第一轮炮击中就被阴军炮火震落水中淹死了,导致了整个金鸡山防线的迅速崩溃。
他不得不防。
10月10日早上,大批阴国军舰突然涌入大峡江,猛烈炮轰金鸡山清军阵地。
清军总兵谢朝恩指挥山上五十门大炮奋起还击,炮弹如雨。正如李杰预料的那样,清军大炮射出的炮弹几乎都落在水里,无济于事,阴国军舰毫发无伤。
待清军大炮都充分暴露位置后,阴国军舰进一步靠近金鸡山,开始了更为猛烈的炮击。阴军舰炮射速快,射程远,口径大,还有测位仪的辅助,射击极为精准。
不到一个小时,山上和山下的清军炮台尽数被毁,两千守军死的死,伤的伤。在炮台上指挥作战的主将谢朝恩也被一炮震落水中,剩下的人惊慌失措,纷纷向山下逃命。
阴军很快派出500步兵从金鸡山正面强行登陆。
与此同时,另有1千阴军步兵乘多艘小船已经从大峡江南面的支流小峡江迂回到金鸡山背后。
“呯呯呯……”
“轰轰轰……”
眼看两路阴军就要在金鸡山会师,围歼山上清军,金鸡山背后一个无人注意的小山包上突然枪炮齐发,将迂回到山后的1千 阴军打得晕头转向,当场死伤80多人。
阴国兵都穿着红色的军服,像一只只大号的龙虾,因此又称龙虾兵,目标显眼。只可惜李杰手中火枪兵并不多。如果他有300精锐火枪兵,恐怕在第一波伏击中能干掉一半的小龙虾。
这些龙虾兵训练有素,在受到袭击之后,迅速展开更为猛烈的还击。他们携带的山炮可以射出杀伤力更强大的霰弹,比螺丝炮更猛。
李杰不得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对方炮弹飞过来之前,扔下笨重的大炮,带着手下三十来人和清军炮手,赶紧跑到另一处小山头继续放冷枪。
与此同时,排长黄杰夫也冒着阴军的密集炮火,抢在阴军步兵正面登陆之前,将谢朝恩从水中给捞了出来,背到金鸡山上。
山上还有1千来个清军,看主将回来了,也慢慢有了主心骨,开始手持各种武器进行还击,打死打伤100多阴军,将正面入侵的阴军又给撵了回去。
一个小时后,江面上的阴舰对金鸡山炮台发动第二波炮击。好在谢朝恩在黄杰夫的劝说下,及时将人马从山后撤了下来,刚好遇到正在围攻李杰的阴军,双方又是一番激战。
谢朝恩带来的清军很是勇敢,手持大刀、长矛、鸟枪、弓箭,数次发动正面冲锋,战死五百多人,仍然死战不退。
龙虾兵红色军服很显眼,李杰带来的30人趁机不停地放冷枪,打得又准又狠,不时敲掉一头龙虾。
迂回的阴军虽然装备精良,但大部分仍然是燧发前膛枪,只有一个连队刚刚装备了从国内运过来的布伦威克式击发枪,所以对清军的火力优势并不是太明显。
再加上阴军背后还有一支不大不小的力量在牵制,也不能完全集中精力对付眼前的清军,以致于双方打得都很艰苦。
战斗到下午的时候,阴军又累又饿,只好扔下300多具龙虾尸体,仓皇撤退。
清军终于获得了一场惨胜。
这比刚刚结束的定海之战5千多清军将士全军覆没的结果要好得多,比历史上真正的金鸡山之战清军全军覆没也要好得多。
战后,谢朝恩和黄杰夫带领剩余人马亲自找到李杰致谢。
“谢某感谢李义士冒死相救。”
“都是炎黄子孙,谢就不必了。谢将军还是随我到过江寻机歼敌吧。我们以消灭阴军有生力量为目标,不要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