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谁信?
当初辽国使团以三道谜题刁难大宋,便是他以一己之力破解,还对出了辽国使臣的绝对。
现在包拯跟他说不善填词,这不是开玩笑么!
更何况,今天宴请天下才子的目的,就是冲着包拯。
赵桢岂能错过机会。
“包卿不必过谦,你的才情朕岂能不知。”
“天下只知卿断案之神,却不知卿才学之高。”
“今日朕便是想要让天下人都看看,你包拯的才学,不输刑侦,莫要让朕失望,扫了今日盛会之雅兴。”
额……!
包拯心里一阵无语。
作为穿越者,诗词背过不少。
若今日没有限定题目,包拯丝毫不惧。
后世传唱的诗词,随便拿出一首来,也不输现场所作。
关键限定题目为元夕,这特喵就难了。
他记得最清楚的一首“去年元夜时”,竟然是欧阳修的词作。
除此之外,他一时之间也想不出来了。
脑海里不停浮现着古代诗人的名字。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一想到辛弃疾,脑海里忽然蹦出“蓦然回首”几个字。
这不正是写元宵佳节的么?
叫什么来着……
水调歌头?
木兰花?
浣溪沙?
青玉案?
是了!就是这首了。
包拯大喜过望。
“既如此,臣试试吧!若作得不好,还望陛下恕罪。”
“包卿但作无妨!”赵祯亦喜。
偏殿里的七公主,却直摇头叹息。
连作词的勇气都没有,这就是太后说的才压天下?
包拯目光忽然看向大殿外升起的烟火,终于脱口而出。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他努力回想。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背到这里,又顿了顿。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终于,包拯凭借记忆,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完整念了出来,暗暗长舒了口气。
这下完成任务了,不用丢脸了吧!
虽然有点欺世盗名。
可也没办法啊!
诗词歌赋本就需要巨大才情。
一个后世穿越者,从小接受的教育方式都不同,也没有吟诗作对的氛围,有多少本科生能填词的?
对于诗词这块,包拯一直都是死记硬背。
穿越后,也没有继承本尊老包的才情和天赋。
会个鬼!
不过辛弃疾这首少有的婉约词,包拯却记得清楚。
撩妹专用!
当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脱口之后,全场哗然。
一个个瞪大眼珠,伸长舌头,不敢置信地看着包拯。
“好词!好词!真是好词啊!”
“妙!妙!真是太妙了!”
“神作,神作,真乃神作!”
“尤其下阕,堪称神来之笔。”
“哈哈,想不到包大人这样正气凛然之人,也能作此等含蓄婉约之词,可真是大出所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