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味儿如同袅袅炊烟,渐渐在空气中散去。凛冽的寒风也变得柔和起来,暖阳开始频繁地光顾大地,天气愈发暖和,仿佛一夜之间,春天的脚步就近了。
这天,阳光正好,洒在清水街的青石板路上,泛出淡淡的光晕。沈元庭身着笔挺的军装,身姿挺拔,与一位年长些的军人并肩走来。
这位刘政委看上去五十来岁,面容和蔼,眼神中透着沉稳与睿智,身上散发着久经沙场的威严气息。
两人径直来到江静薇家门口,沈元庭抬手轻轻敲了敲门。
不一会儿,门 “吱呀” 一声打开,江静薇看到沈元庭,眼中闪过惊喜,然而,当她注意到沈元庭身旁的刘政委时,微微一愣,脸上露出一丝疑惑。
沈元庭见状,赶忙微笑着介绍道:“静薇,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的领导,刘政委。”
刘政委微笑着点了点头,眼神里透着温和,说道:“你好啊,小江同志,经常听元庭提起你呢。”
江静薇瞬间反应过来,有些局促地笑了笑,赶忙说道:“刘政委您好,快请进。”
说着,侧身让两人进屋。
一进屋,沈元庭就熟门熟路的从柜子里拿了杯子,给刘政委倒了水。
刘政委接过水杯,轻抿一口,不经意间抬眼,给了沈元庭一个揶揄的眼神儿,那眼神仿佛在说:你小子对这儿挺熟啊。
沈元庭被这眼神瞧得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憨笑两声,随后走到江静薇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坐姿端正却又带着一丝紧张。
刘政委放下水杯,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目光在江静薇和沈元庭之间来回扫视,缓缓开口说道:“小江啊,今天我跟元庭来,就是想看看我们的大功臣,顺便呀,问你点儿事儿。”
他的声音沉稳而温和,让人觉得很亲切。
江静薇一听,立即道:“您想问什么,直说就是了。”
她微微坐直身子,脸上带着礼貌的微笑,整个人落落大方。
刘政委眼里闪过一丝赞赏,开口道:“好,那我也就不绕弯子了。”
他顿了顿后,道:“小江同志,我想问的是,赵国安的事情,包括那些密信,你是怎么发现的?”
江静薇闻言,神色微微一敛,脑子飞快的编了一个过程,然后缓缓说道:“以前我在赵家就是个小透明,除了他们撒气的时候,平时都没人正眼看我。我是在做家务的时候发现这些密信的。当时,我打扫主卧,是在炕柜后面的一个墙洞里发现的。”她微微停顿,似是在回忆当时的场景,接着说道:“只不过,我当时并不知道是密信,恰巧 赵国安回来,看到我在炕柜那里后,发了好大一通火。没过几天,我就被送到了乡下张玉萍的娘家。这一去就是三年……”
江静薇微微眯起双眼,思绪如潮水般涌动,开始缓缓讲述。
她的语调不疾不徐,声音轻柔却又带着一丝历经磨难的沉稳。
话语之中,七分真,三分假,不能被人知道的地方,则被她巧妙地模糊、修饰,看似顺理成章,实则暗藏玄机。
刘政委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全神贯注地聆听着。
他的目光紧紧锁住江静薇的脸庞,不放过她脸上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
沈元庭坐在一旁,随着江静薇的讲述,心也被深深揪起。
他的眼神始终没有离开过江静薇,听着她那些艰难的经历,眼眶渐渐泛红,脸上不由自主地浮起心疼的神色。
那眼神里,满是对江静薇过往遭遇的怜惜,恨不得能替她承受那些痛苦。
终于,江静薇结束了这段精心编织的讲述。
屋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听见窗外偶尔传来几声鸟鸣。
过了片刻,刘政委才缓缓开口,语气中满是赞赏:“小江同志,你真是一位坚强乐观的好同志,不光身手好,觉悟还高,怪不得小沈会打你的主意。”
几句话,把室内的凝滞气氛瞬间打破。
江静薇听到这话,下意识地转头看向沈元庭。就在一转头的瞬间,她毫无防备地对上了他的目光。
他的嘴唇微微动了动,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又在这一瞬间被千言万语哽住了喉咙,只能用眼神传递着他内心深处对江静薇的疼惜 。
江静薇灿然一笑:“那说明我确实很好,不然,也不会让优秀的沈同志对我青眼有加。”
她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