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寒暄过后,孔老爷子便开了口:“请你们过来,是我听村人说你们今日来了白山村,便想着择日不如撞日,请你们过来商量一下借钱的事情。”
“说来惭愧,我们赵家没一人会种地的,但家中这么几口人等着吃饭,也不能坐以待毙,便想着在村中开一个私塾,教孩童识字,收起束修以维持生计。”
“无奈家中清贫,没有余钱开办私塾,便想和你们家借一点钱。”
“原本,我们家在一个多月以前便想出了这个路子,但我儿和儿媳出发要去你家那天,恰好听闻你们家要建作坊的消息,他们夫妇两想着建作坊也要大笔的银钱,这便不敢再上门去。”
孔老爷子顿了顿,接着说道:“原本是不应该再和你们开口的,但家中实在是困难,我这副不经用的身子一直养不好,家中的钱财大部分都拿来给我抓药了。”
“眼看着马上就要断粮,这才不得的厚着脸皮再问问你们,可还有余钱借我们家。”
“也不是强迫你们,若你们实在没有,那便算了,我们再想想其他办法。”
宁三娘并没有第一时间答应,但她心底里其实是愿意帮助孔家一把的,因为不知道宋褀安的意思,她便没说什么。
宋褀安和宁三娘的想法是一致的,她还挺想帮孔家的。
但她们家才刚刚建好了作坊,花出去的钱也不少,若再拿出一笔钱来借出去,恐怕会引起他人的注意。
家中全都是老弱妇孺,若是有那不要命的人打起宋家的主意,进家来抢劫,恐怕会有血光之灾。
怎么帮孔家,得好好斟酌斟酌。
思考良久后,宋褀安说道:“家中建了作坊,剩下的钱也不多了,你们家要开私塾,想来需要用到的钱不少,我们家恐怕借不出来。”
“开私塾的钱虽然借不了,但若你们要买粮食维持生计,倒是可以借。”
孔家的人虽然脸上失望,但有宋家的另外一个帮助,心中还是挺高兴的。
孔老爷子竟然站起身,就要朝着宋褀安一个小辈行礼道谢,吓得她从凳子上蹦起来,眼疾手快的扶住他:“孔爷爷,万万不可啊,你这样,我可是要折寿的。”
孔老爷子语气稍微哽咽:“自从家中遭了祸事,一直以来便困难重重,也只有你们宋家出手帮助过我们,合该我们朝你行礼。”
宋褀安微微用力,把老人家扶回凳子上坐好:“不用那些虚礼,真的,孔爷爷你这样,我反而不自在了。”
“那好吧,既然你不喜欢,我便不行礼了。”
眼看着马上就要到吃饭时候了,宋褀安和宁三娘起来便要走,但被孔月瑶给拦住了,留在孔家吃了一顿饭才走。
原本孔家就没多少余粮,她们两人还留下来吃饭,宁三娘和宋褀安都不好意思了。
所谓吃人嘴短,临走之前,宋褀安给孔家吃了一颗定心丸:“你们一个月后再来我家,到那时候,作坊运作起来,应该会有银钱进账,多多少少的应该能借给你们一些。”
孔家人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转折,一个个的高兴得不行:
“宋姑娘仁义。”
“多谢宋姑娘!”
“多谢宋姐姐。”
告别孔家后,回去的路上,宋褀安驾驶的驴车意外的在村子前的大路上遇到了里正的牛车。
见到她们,里正第一时间便问:“作坊的帮工也雇好了,你们是不是明天就开业了?我今天去了一趟军营,有人问到了豆腐皮的事情,你们动作快一点。”
宋褀安把算来的日期告诉他:“三天后才开业呢。”
“还要等三天?”
宁三娘把事情的原委给里正说了一下,知道这是她们宋家特意请人算出来的好日子后,里正倒没要求一定要明天开始干活。
宋景山是在开业前一天的傍晚回来的,得知明天恰好就是家中的作坊开业的时间,他高兴又激动,跑进跑出的帮着准备开业的各项事情。
作坊开业当天,几乎半个村子的人都来看热闹了,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妇人小孩或半大的姑娘凑在一起,叽叽喳喳的热闹得不行。
宁三娘和宁三娘穿上特意新做的衣服,拿出从镇上找了两天才买来的两封鞭炮,在太阳初升的那一刻,大着胆子亲自点燃,霹雳啪里的响彻了半个村子。
点完了鞭炮,宋褀安和宁三娘还有宋景山三人被村子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家指挥着,各自手中拿着三炷香,在院子中拜了四方,祈求作坊顺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