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三方决意,卓家将荒丘会盟一事,分别通报简氏、石氏、苗氏、张氏、敖氏、熊氏以及交河镇等各方友好势力,邀请前来助拳观礼。
会盟一事,卓山通报交河镇后,该事就基本被交河镇接手,也算卓氏正式归附交河镇的对外信号,这已算得上是交河镇与泥岗乡之间的交涉了,而交河镇亦有借此为卓山张目之机,展示交河镇力量,树立在交河地界带头大哥地位。
交河镇为了这次会盟,派出了一支36人的甲士,由交河镇话事家族曹家的一名二流高手曹宪带领,及一名陈姓文士随同。
而随着交河镇人马到达剑门村,交河几大氏族力量,亦纷纷派出5-10人的观察团队来到剑门村。
一来向交河镇表明一致立场;二来展示家族实力,为卓山助拳呐喊摇旗;三来也有学习观摩,调查卓山实力情报。
而剑门村这几天也是人潮涌动,各家各姓对卓山的发展还是很感兴趣的,像武馆、学校这两个场所,是所有来客必备的打卡点,这都代表了卓山的未来。
而现场较技几乎从这些外来人马到来的那一刻起,就没停过。
交河镇领队曹宪一到剑门村,饭都还没上桌,就拉着卓不凡交流了一番,至于怎么交流的,外人就不清楚了,但从曹宪对卓不凡的尊重程度,不问可知。
但在团体交流时,卓山就有点脸红了,三支乡勇营才堪堪将交河镇的甲士营持平,这还是互相交流,试探性的交手,要是真刀真枪的干,卓山三支乡勇可能一个照面就会被打崩,差距太大了,根本不在一条线上,怪不得交河镇愿意将乡勇营建筑图纸低价卖给卓山。
单打独斗时,卓山还偶尔有人与之斗个旗鼓相当,但随着人手增加,人马越多,卓山败得越快,无全发挥不出团队的力量,统率人才及战阵的缺失,这是卓山最大的短板。
而统军人才及战阵之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对外传授的可能。
当前周边几大势力之中,有战阵之法传承的只有曹、蔡两家,石家说是军门后裔,但当前尚未暴露出战阵传承。
而且战阵的传承,就是在曹、蔡两家也不是人人可学,基本上是武力入三流,转职为武将,才能开始接触到。
曹家传承的是大宋的步兵战阵,当前展现出来的有方阵、圆阵、锥阵。
而蔡家传承的是大汉战阵,目前展现除方阵、圆阵、锥阵外,还有雁形阵和却月阵,似乎比曹家传承要全点,也有可能是双方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蔡家一直以来都是蔡阳领兵,而交河镇则不同,镇长曹碷基本上都是潜修不出,都是由部将领兵,这就是曹、蔡两家的差距。
交河镇的各方力量在剑门村停留、整合、休整了三天,就在交河镇曹宪的率领下,出兵荒丘。
这次卓山抽调了一个剑士营、一个刀盾营、一个长枪营、一个校刀营、一个猎弓营的半数人马,并将兵马全部交由曹宪统率。
而周边几个交河氏族人手,粗略地整编成两支不满编的队伍,分别由石鹰和熊通负责,这两人均有一定统率能力,武力值亦达三流,均是石、熊两家的骨干人才。
而各家话事人,则与卓不凡、卓毕蝌,与交河镇陈姓文士一道,组成一支贵宾观摩团,而这次大苗庄竟出来了一名内庄蓝姓女子,而苗人蝰带来的几人,则被编入了石鹰营,亦作医护救助之用。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交河镇的大批人马浩浩荡荡地提前一天抵达了那片被选定作为会盟之所的荒丘之地。这片广袤无垠的荒原上,一片荒芜寂寥,只有些许枯黄的野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身姿。
当交河镇的队伍逐渐靠近时,可以看到卓、蔡、胡、周这四家的前头人员已然早早地各就各位。他们神情严肃而专注,目光不停地扫视着四周,仿佛在警惕着任何一丝潜在的威胁。
交河镇的人们迅速找到了事先已经划分好的一处荒坡,并开始有条不紊地安营扎寨。营帐一顶顶如雨后春笋般矗立起来,旗帜飘扬,迎风招展。与此同时,一队精明强干的探子也被派遣出去,他们身手矫健,行动敏捷,如同幽灵一般穿梭于荒原之上,明晃晃地侦察着周围各个方向的动静。
此次前来参与会盟的姓氏宗族势力众多,由于种种机缘巧合,竟然阴错阳差地汇聚成了二镇十八姓这般庞大的规模。这些来自不同地方、拥有不同背景和实力的家族代表们,此刻都怀着各自的心思齐聚于此,使得整个场面显得既热闹非凡又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