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力虽然收到了邀请,但最终却未能现身参与这场会盟。对于这些缺席者而言,未来或许将会面临诸多未知的风险与挑战。毕竟,在这个风起云涌、错综复杂的江湖之中,任何一次错失良机或者站错队的行为,都有可能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周家作为这次的调停方来了五六十号人,并带来了一支手持长柄狼牙棒的36人战队,身着铁甲,威风凛凛。
胡家这会没想到卓山会直接投靠交河镇,并将会盟一事交由交河镇负责,对卓山这种投靠他人的做法,胡氏是深感不耻。
但也没得法,胡家只能带出一支二百的人大刀队,由一流刀客胡斐率队会盟,这可是胡家压箱底的力量了。
蔡家,身为此次会盟的关键当事人和主要参与者,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实力。蔡阳毫不犹豫地调遣出一支规模大 300 人的汉式军阵,其阵容之强大,令人咋舌。
只见这支军阵前方整齐排列着 120 名手持强弩的汉驽兵,他们个个精神抖擞,目光锐利如鹰,手中的弓弩仿佛随时准备喷发出致命的箭雨。而中军部分,则由 90 名身强力壮的长枪手组成,他们紧握长枪,枪尖闪烁着寒光,犹如一片钢铁森林,坚不可摧。两侧则分别站立着 45 名威风凛凛的汉剑士,他们身姿矫健,佩剑在手,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觉。
这样精妙的兵种组合搭配,放眼当下,恐怕也只有蔡家能够如此娴熟地运用和驾驭。相比之下,曹宪所率领的交河团队虽然也颇具实力,但与蔡家军阵一比,优劣之势瞬间分明。尤其是除了那支核心的甲士营之外,其余部队更是相形见绌。无论是卓家乡勇还是蔡家民兵,彼此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至于石鹰、熊通这两支被视为杂牌的队伍,就更难以与之抗衡了。
然而,最令各方意想不到的是,在蔡家一方竟然还悄然出现了一支来自大罗镇的人马。尽管人数并不众多,但他们的阵式却是异常森严,整支队伍宛如一座沉默的山岳般耸立在场中。无需多言,只消看上一眼,便能知晓这些士兵皆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正卒。
这么一来,事情已经完全脱离了卓、胡、蔡三家的意愿,这次会盟的性质已经变了,成了多方势力相互试探的场所,也在逼各方中小势力选边站队。
会盟流程倒是很明确,吃吃喝喝、咋咋呼呼地争吵了一上午,事情也没一个定论,而卓家的意思就是,我吃下去的决不吐出来,语言上吃亏可以,但利益上寸土不让。
而胡、蔡两家更是如此,胡家洗劫了下蔡村,吃下去的怎么可能再吐出来。
商量来商量去,最终结论就是蔡家出钱赎人,蔡家最想赎得竟然是蔡和,这下卓不凡坐不住了,这蔡和就是再多的钱,卓家也交不出去啊,只能说当时在石鹤山脉围猎时逃了,现在也不知道逃哪了,卓不凡没找着人。
这么一说,蔡家也消停了,至于其他人,卓家倒没有留难,交出了二三十名忠诚度在40%以下的上蔡村俘虏,至于交还上蔡村一事,那是想都别想。
最后双方对此事存在争执,在大罗镇的提议下,要不卓、蔡两家以上蔡村为赌注,各家作保,三局两胜,用斗将之法,解决纷争。
此话一出,卓、蔡两家都沉默了,这是将两家架到火上去烤的架式,但又不得不赞同这种方式,卓家想占据上游村,最终还是要蔡家心服口服,不然,这架还有得打,两家都耗不起。
但要开赌局,卓家压上游村,蔡氏不能空口白牙,最后只能将大蔡村刚升级为乡时分裂出一枚白银建村令拿出来,再将两家边界处蔡家火炉山60里地界作为赌注。
两家赌斗,交河、大罗两镇开赌盘,引众多观礼氏族入赌局,并规定三局两胜,不能引入外援,只能是两姓血亲后裔,第一局文斗,第二局团体比拼,第三局斗将。
第一局文斗,由各方出十题,每家出三人参与答题,再由两家分别抽题,各自回答,答出最多的一家胜出。
第二局团体兵斗,两家各出120人,生死匆论。
第三局斗将,基本上可以确认就是卓不凡与蔡阳对阵了。
这么一来,卓家没有任何优势,基本上可以确定,第二局卓山是必输局,而且会造成重大伤亡,可事已至此,卓家已无退路,不得不赌了。
最终卓家第一局文斗,决定由卓毕蝌、卓武邦及老祖母巫随云出战;第二天一早,卓氏将卓武邦及老祖母巫氏从剑门村送到了荒丘,而第一局比斗,是在会盟第三天。
会盟第三天,第一局文斗,蔡家率先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