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四这一天,正值小年,离着卓山升乡已是半个多月过去了,离着卓一航等人外出也过去了十天有余;在夜幕降临之际,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洁白的银装。
在剑门村,卓青麟一家的直系亲属们早早就团聚在了一起,共同享受这温馨的时刻。奶奶罗英更是忙碌了一整天,精心制作了许多美味可口的南瓜饼子,这些饼子不仅是新年里的特色零食,更饱含着奶奶对家人满满的爱与关怀。
用过晚饭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卓青麟带领着他的一双儿女,还有比他小三岁的五叔卓向南,一同躲进了那早已被烧得暖烘烘的土炕之上。微弱的松烛光芒摇曳不定,仿佛给这个小小的空间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氛围。
就在这片昏黄的光影之中,他们开始做起了饭后运动——练习八段锦,入冬后村口广场的夜生活也就停了,大家伙都各自找地方练习。
而卓青麟几个小娃娃的练功场所就是宅子里的土炕,只见卓青麟身姿矫健,动作流畅自然,每一个招式都恰到好处,节奏感十足。他的身形优美如翩翩起舞的仙子,又似随风飘逸的流云,将八段锦修炼到了圆满的境界。
而其他三个小家伙也毫不示弱,虽然年纪尚小,但他们同样练得有模有样。尤其是刚刚满一岁、穿着鼓鼓囊囊衣服的女儿卓云钰,尽管小脸被冻得红扑扑的,但她的神情却异常严肃认真,紧紧跟随着父亲的节奏,一招一式都打得有板有眼,可爱至极。
就这样,四个人在土炕上一遍遍地重复着八段锦的动作。每当感到疲惫时,他们便会停下来稍作休息;待体力恢复之后,又立刻起身继续练习。如此反复循环,乐此不疲。在这寒冷的冬夜里,一家人沉浸在锻炼的欢乐之中,忘却了屋外的严寒与风雪。
不然,在这寒冬腊月之际,夜幕笼罩大地,漫长的夜晚显得格外难熬。真不知该如何消磨这段时光,有人提议道:“没事时不妨读读书、下下棋来解闷儿。”然而,这种想法未免有些过于理想化了。
要知道,此刻屋中仅有一支松烛摇曳着微弱的光芒。那么,什么是松烛呢?它可不是普通的蜡烛哦!而是直接从松树上砍下的松枝节,也就是那些带有松油的松树枝丫部分。将其点燃后,便能当作蜡烛使用。不过,由于松烟较大且亮度有限,仅仅能让房间内略微有一些光亮,朦朦胧胧的。
话说回来,卓青麟等四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所居住的屋子位于卓武邦和卓振东的宅子之间。这一排共有三座宅子,每座宅子都在客厅处各自开设了一个小门,如此一来,就算是一家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了。
而每日夜间,卓青麟的奶奶罗英以及他的母亲邓金娥总会走进屋内探望一番。她们会仔细查看孩子们的睡眠状况,瞧瞧是否有谁踢掉了被子,并帮忙往火炕里添加一把柴火,好让炕上更暖和些,确保孩子们能够安然入睡。
“呯、呯、呯......”屋内,卓青麟正带着一群孩子在炕上欢快地做着各种有趣的运动,一时间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房间。然而,就在这时,一阵急促而响亮的敲门声突然打破了这份欢乐祥和的氛围。那敲门声犹如疾风骤雨般猛烈,让人不禁心生紧张之感。
卓青麟闻声心头猛地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通常情况下,如此急促的敲门声往往意味着发生了什么紧急的事情。他暗自思忖着:“这大晚上的,谁会这么着急地来敲门呢?难道又是村里出了事不成?”想到这里,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心情也随之变得沉重起来。
果然不出所料,当父亲卓振东快步走到门前,伸手缓缓推开那扇略显陈旧的木门时,门外立刻传来了一阵焦急万分的呼喊声:“振东啊,快快快!赶紧带上金娥嫂子去医馆,道师和青虎他们回村啦!”
听到这个消息,原本在内屋里忙碌的邓金娥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匆匆忙忙地走了出来。她一脸关切地问道:“他们情况如何呀?有没有大碍?”
站在门口的人喘着粗气回答道:“都受了伤,具体啥样咱也不清楚,得赶快去医馆看看才行呐!”
“好嘞,知道了,我们这就过去。”邓金娥毫不犹豫地点点头,转身便朝着屋子里面走去,打算收拾一下东西然后尽快出发前往医馆。
见此情形,卓振东赶忙喊道:“娥子,你别急,稍微等等我哈。我进去跟爹娘说一声,随后就陪你一块儿过去。”毕竟现在天色已晚,道路湿滑难行,而且自家媳妇如今怀有身孕,要是让她一个人独自前去,实在令人难以放心。
“行,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