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儿啊。”邓金娥一边应着,一边加快了脚步回到屋里开始整理所需物品。
此时,正在里屋尚未露面的卓武邦听到外面的动静后,高声回应道:“振东,你陪着娥子先过去吧,我和你娘随后就到。路上小心点儿!”
……
夜幕笼罩下的剑门山医馆此时灯火辉煌,亮如白昼,里面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嘈杂声此起彼伏。
“快快快!振东家的,麻烦您赶紧给这两个人瞧瞧!”卓不凡一眼瞥见卓振东带着邓金娥踏入医馆大门,便迫不及待地高声喊道。
听到呼喊,卓振东加快脚步,而跟在他身后的邓金娥也迅速跟上。还未等他们站稳脚跟,一个略显虚弱却又坚定的声音从角落里传来:“先给阿虎看看吧,这几日可真是苦了这孩子啦。”
众人听到声音后纷纷转头看去,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一个角落处。那里,卓一航站得有些慵懒,身子微微倾斜,倚靠在那温暖的火炉旁边。
他的肩膀之上,竟然趴着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这白狐体型硕大,毛色如雪般纯净,没有一丝杂毛。它毛茸茸的大尾巴轻轻摆动着,就像是一条柔软的白色绸带,随着它的动作在卓一航的后脑勺有节奏地摇晃起来。
再看卓一航本人,只见他右手稳稳地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姜汤。杯子里冒出的缕缕热气升腾而上,将他的面容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气之中。
他先是轻嗅了一下那股姜味,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把嘴唇凑近杯沿,轻轻地抿了一小口。那滚烫的姜汤顺着喉咙滑下,仿佛一股暖流瞬间传遍全身,让他原本略显苍白的脸色也渐渐泛起了些许红晕。
就在这时,邓金娥听闻此言,连忙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已经明白了任务。她脚下步伐匆匆,迅速朝着躺在不远处一张病床上的卓青虎走去。
此时的卓青虎紧闭双眼,面色通红如熟透的苹果一般,呼吸也显得有些急促。显然,他此刻正处于熟睡状态,但从他那不太安稳的睡相可以看出,身体状况并不太好。
她仔细查看了一番卓青虎身上的状况,轻声说道:“身上有好几处外伤呢,但好在都已经得到了恰当的处理,并未发生感染。不过由于过度劳累,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所以染上了风寒,引发了高烧。只要烧能退下去,应该就没什么大碍了。”说罢,邓金娥手脚麻利地帮忙处理好外伤,并开好药方,吩咐身旁的人赶快去煎煮药汤。
这边刚刚安置妥当卓青虎,邓金娥不敢有丝毫耽搁,转身又急忙来到卓一航身边,开始为这位道师认真检查起来……
只见那邓金娥手法娴熟地将卓一航道师身上的几次外伤一一包扎完毕,然而,当其目光触及到背部那道触目惊心的刀伤时,不禁眉头微皱。这刀伤深达近三寸,着实令人心惊胆战。尽管已经精心缝针处理,但仍需格外小心谨慎。
邓金娥面色凝重地嘱咐道:“道师,您这背部的刀伤颇为严重,日后务必多加留意。切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导致伤口崩裂。此外,伤口万万不可沾水,否则极易引发感染。平日生活起居还请道师多多伤心。”说罢,她轻轻地叹了口气。
紧接着,邓金娥不顾男女之别,当着众人的面开始在卓一航的前胸和后背施针。只见她手持银针,动作轻柔而准确,一针接着一针地刺入穴位之中。边扎针边继续说道:“道师,小女子会每隔三日来为您行一次针灸之术,如此或可加速伤势的痊愈。”
卓一航微微点头致谢道:“有劳费心了!”他深知此刻正值多事之秋,若能尽早恢复健康,不仅于自身有益,更是对卓山的一种有力保障。
待邓金娥为卓一航诊治结束之后,一旁的卓青虎也在医馆护理人员的协助之下,将刚刚熬制好的药汤一饮而尽。没过多久,卓青虎额头微微冒汗,随后便沉沉睡去。邓金娥见状,确认青虎暂无大碍,又见病房中族里的几位话事人均在,料想他们定是有事相商,于是便悄然转身,回到隔壁的办公室静静等候。
……
“道师啊,这一趟行程究竟怎么样啦?你们两个又是被何人所伤呀?其他的人现在都在哪里呢?”卓不凡一见邓金娥从病房里走出来,便迫不及待地迎上去询问起卓一航这次外出的详细经过。
“老祖您先别急嘛,这一次出行大家应该都没什么大碍。”卓一航轻缓地说道,他的声音有些虚弱,因为受伤还需要喝着苦涩的药汤来调养身体。
原来,卓家祖上卓仲廉实际上乃是卓氏家族第八代子孙中的事字辈。当初明朝初年的时候,他们的祖辈跟随起义军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