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地方几近全军覆没,随从出征的英国公张辅、驸马都尉井源、兵部尚书邝堃、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了铭、王永和等五十多名朝廷重臣战死,骡马二十余万,并大批量的衣甲器械辎重尽为敌方所得。
而御驾亲征的明英宗朱祁镇也被敌方所俘虏,沦为阶下囚。
“呼——”
“呼——”
朱元璋喘着粗气,看得再一次破防了。
明明大明刚刚经历了仁宣之治,处在欣欣向荣的局面,可是现在仿佛一夜之间,形势突然就急转直下。
你说你没有能力,就好好守成就行了,还学人家御驾亲征?
“昏聩之君!”
朱元璋破口大骂的同时,也想起了朱辰的话。
只要是世袭,就不可能保证代代明君。
大明到了第六代皇帝,便出现了昏君。
而一个昏君,足以毁掉一切。
还有一点是引起朱元璋注意的,那就是到了宣宗朱瞻基的时候,就开始有宦官起势的苗头,教宦官识字,帮忙处理政务等,没想到一代人之后,便开始出现宦官掌权,甚至主导朝局的情况。
一点不经意的改变,就为后世埋下无穷的祸患。
现在想想,自己想要用封王戍边之策,永葆大明边疆安宁,想法确实是过于理想化。
稳定住心绪后,朱元璋继续往后看。
不出意外的,土木堡之变后,大明便开始走下坡路。
朱祁镇被俘,他的弟弟朱祁钰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大明第七位皇帝。
然而,朱祁镇回来之后,乘朱祁钰病重之机发动“夺门之变”,竟然神奇的再次登上了皇位。
在经历了两位皇帝的混乱之后,好在后面的几位皇帝都不能算昏庸,逐渐的又将大明拉回了正轨。
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也便是成化帝,即位之初,顺应人心,平反于谦冤狱,又恢复景帝帝号,赢得了朝野支持,保证了政局稳定。
成化帝在位期间,社会整体仍“幸称小康”,太平无事。
随后的明孝宗朱佑樘,大明的第九位皇帝弘治皇帝,更是一位难得的守成明君。
朱佑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广开言路。
即位之初,便清理了明宪宗遗留下来的大量方士术士数千人,启用人才,明令禁宗室、勋戚侵占民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实现了大明的“弘治中兴”。
大明似乎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可是弘治中兴之后,大明的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机智聪颖,多才多艺,但在为政上却有功有过,没有能让大明更进一步,只是勉强维持大明稳定的局面。
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是朱厚照的堂弟。
朱厚熜便是嘉靖帝。
即位之初,嘉靖帝还是展现了极好的治国才华,施行的嘉靖新政,得到朝野上下的拥护。
但是,在嘉靖二十一年,嘉靖帝差点被宫女杀死后,迷信道教,祈求长生不老,长期不视朝,由严嵩执掌大权。
二十四年的时间不上朝,几乎都用在了求仙问道上。
看到这里,朱元璋再一次被气到了。
自己作为开国皇帝,一天早朝都不敢落下,但是,自己的后世子孙,竟然二十四年不上早朝。
“荒唐!”
“不肖子孙!”
朱元璋再一次忍不住破口大骂。
如果嘉靖帝现在就在自己眼前,他非得打烂这不肖子孙的屁股不可。
但,嘉靖帝虽然二十四年没有上早朝,整个朝局却仍旧在他的掌控之中,可以说,制衡之术在嘉靖帝的手中达到了巅峰。
不知道是不是求仙问道真的有用,嘉靖帝在位四十五年,活到了两届太子薨逝,甚至活到了他的八个儿子就剩下了一个三子朱载坖。
于是,朱载坖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明的第十二位皇帝,隆庆皇帝。
大明再次迎来了一位守成之君。
隆庆皇帝在位期间,将政事委任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阁臣,兴利除弊,又重用谭纶、戚继光、王崇古等帅才,加强边防。经过一番整顿,国势有所起色,实现了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两件大事,为万历中兴的局面奠定基础。
隆庆皇帝因纵情声色,所以仅仅在位六年。
在他之后,便是明神宗朱翊钧,也便是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