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皇帝,大明的第十三位皇帝。
事实上,大明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如同一台生锈的机器,艰难的运转着,万历皇帝十岁即位,
万历皇帝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
他为大明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看到这里,朱元璋再一次松了一口,他以为大明又要借此续上一波国运。
没想到往下看时,眉头不自觉的又皱了起来。
这个万历皇帝和他的爷爷嘉靖帝一样的,在大明刚有起色的时候,便又开始玩起不上早朝的把戏。
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和嘉靖帝如出一辙。
而且,和嘉靖一样,万历皇帝的制衡之术同样登峰造极,甚至更上一层楼。
不上朝之后,万历一朝并没有宦官之乱,也没有外戚干政,也没有严嵩这样的奸臣,朝内党争也有所控制,一切都还在万历皇帝的掌控之中。
整个朝局并没有显现出明显的颓态,且在万历年间先后进行的三次大规模战役,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看到这里,朱元璋并没有感到开心,反而感到十分的痛心。
你说你是昏君也就罢了。
可明明是非常有才能得皇帝,前面十年只要稍微用点心,就已经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明明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开创一个盛世。
而且,无论嘉靖皇帝还是万历皇帝,都是在位时间超过四十年的皇帝,是大明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而且都有带领大明走向盛世的才能。
但是,偏偏两个人选择怠政懒政,而且是直接躺平摆烂,一个问道修仙,一个沉溺酒色,几十年不上早朝,不问政事。
痛哉,惜哉!
朱元璋只觉得心口一阵疼痛。
他算是发现了,他的朱家后人并没有蠢人,甚至个顶个的精明。
但就是这个精明没有用对地方,又或者说过于精明了,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没有把心思放在朝政上,而是放在了乱七八糟的事情上,什么沉溺酒色,什么学习外国语言啊,还有什么求仙问道啊。
接下来的这位就更夸张了。
朱元璋整个人直接看傻了。
万历皇帝之后的第十四位皇帝泰昌皇帝朱常洛同样很有才能,在位期间,任用贤臣,革除弊政,积极改革,罢除矿税、榷税,拨乱反正,重振朝廷纲纪,但他“惑于女宠”、“导以荒淫”。即位一个多月,就在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所进之“红丸”后驾崩。
泰昌皇帝在位仅一个多月,所以几乎可以直接忽略掉。
让朱元璋看傻的是大明的第十五位皇帝,天启皇帝朱由校。
这位皇帝不沉溺于酒色了,也不求仙问道了,他竟然爱上了木匠的活儿,而且非常的有才华。
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
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凡自操斧锯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
如果他不是皇帝,他一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木匠,甚至是建筑师。
“可是你是乎皇帝呀!”
朱元璋痛心疾首,气得大腿都拍红了。
木匠皇帝朱由校在位的六年间,阉党专政,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山东郓城一带爆发了徐鸿儒起义,各地的兵变也不断发生,大明似乎要开始进入风雨飘摇的年代了。
好在……
大明终于迎来了一位勤勉的皇帝。
大明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
崇祯皇帝即位之初,即刻以雷霆手段铲除了以权宦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力图实现大明王朝的“中兴”。
大明只有两位皇帝能够自始至终坚持早朝,一位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位便是崇祯皇帝朱由检。
朱元璋以为,朱由检会给大明带来新的生机。
但是他越往下看,就越觉得心慌。
崇祯四年,明军在辽西的最前沿——大凌河城陷落,孙承宗引咎去职。
接下来吴桥兵变。
兵变到崇祯六年才平息,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