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的阴云如同乌云蔽日,沉沉地笼罩在广袤的大地上。
齐王端坐于中军帐内,眉宇间凝聚着山岳般的沉稳,谢六如影随形,眼神锐利,时刻警惕着四周的动静,守护着自己未来岳丈的安危。
大懿的兵马如同狂风骤雨,呼啸着席卷而来,他们的步伐坚定有力又迅猛,每一步都踏出了必胜的信念。
投石机轰鸣,巨石如流星般划破长空,狠狠地砸向万胜关的城墙,而弩箭则如同密集的蝗虫,遮天蔽日,编织着死亡的网。在掩护之下,大懿的勇士们架着云梯,推着破城车,如潮水般向万胜关涌去,誓要夺回这座雄关,将大月人赶回北方。
大月人在城头早已严阵以待,五十张车弩如同巨兽的利齿,闪烁着寒光,每一张车弩都需五人合力操作,才能将那三支箭矛射向苍穹,其威力足以穿透重甲,撕裂生命。箭矛如雨,与城头上密密麻麻的弓弩相呼应,形成了一张死亡的天幕,将大懿的冲锋队伍笼罩其中。
箭羽纷飞,不断有勇士在这密集的箭雨中倒下,他们的身躯如同秋风中的落叶,无力地飘落,染红了这片土地。
大懿人岂是贪生怕死之辈?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以血肉之躯为盾牌,以无畏的勇气为利剑,硬生生地在箭雨中开辟出一条血路,杀到了城下。云梯搭起,破城车推进,他们的眼中只有胜利的光芒,他们的心中只有对胜利的渴望。
与此同时,大懿的弩箭与投石也不甘示弱,它们如同愤怒的雷神,不断地向城头倾泻着怒火,将大月人的防线撕扯得支离破碎。城头上,大月人也开始出现伤亡,不断有惨叫声发出。
大战,已然爆发,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比任何硝烟都更加惨烈。城墙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勇士的鲜血,每一声呐喊都回荡着对胜利的呼唤。
齐王深谙兵法之道,洞悉大月人凭借城防之固若金汤,加之箭弩之犀利无匹,若贸然以血肉之躯硬撼,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于是,他于开战之前,悄然遣出信使,直奔铁云关,密令李忠进将军,令其麾下铁骑,绕道而行,潜入敌后,誓要切断那滋养敌军的生命线——补给之道。
战斗的号角一旦吹响,大懿的勇士们便如同怒涛般汹涌而出,战车在前,犹如钢铁巨兽,试图以坚不可摧之姿,抵挡漫天箭雨,而铁甲骑兵则紧随其后,宛如黑色风暴,重型攻城器械更是轰鸣震天,企图一举撕裂那坚固的城门。
然而,大月人也非等闲之辈,他们早已料到敌人会有此举,城门之下,厚重的沙袋与锋利的拒马交织成一张死亡之网,使得战车如陷泥潭,寸步难行。城墙之上,连弩齐发,箭矢如密雨倾盆,大懿士兵在这无尽的死亡之雨中,纷纷倒下,攻势瞬间受挫,士气低落。
齐王心有不甘,夜不能寐,遂调整战术,意图以夜色为掩护,实施偷袭,以期出奇制胜。
大月人的斥候,如同鬼魅般游走在战场边缘,早已洞察了大懿的阴谋,提前在敌军必经之路布下了天罗地网,陷阱重重,使得大懿的夜袭部队,如同落入深渊的孤魂野鬼,损失惨重,哀嚎遍野。
当夜,月黑风高,大懿大军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逼近了万胜关,他们企图利用绳索攀爬城墙,如同暗夜中的蜘蛛,悄无声息地潜入城内。
大月人的统领,却如同洞察人心的智者,早已在城墙上布下了细密的陷阱,等待着大懿士兵的到来。大懿士兵在攀爬的过程中,纷纷落马,哀嚎声此起彼伏,伤亡之惨重,令人触目惊心。
面对正面进攻的屡屡受挫,齐王终于明白,强行用尸体开路,已非上策,于是他转而采取心理战术,命人在城外散布谣言,声称城内已有大懿的蓝袍卫士,正暗中筹备,随时准备暴起发难,从内部打开城门,迎接大军入城。
这一谣言在城内迅速传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与混乱。可是大月人的统领却如同磐石般坚定,他迅速行动,展开了一场大清除,将谣言的源头一一拔除,迅速稳定了军心,使得齐王的计谋再次落空。
在巍峨的城墙下,攻守双方已经陷入了长达十五日的僵持阶段。大懿的大军如黑色的洪流,将万胜关团团围住,而城内的守军则依托坚固的城墙和充足的物资,誓死抵抗。
这十五日里,双方进行了无数次的攻防交锋。大懿的攻城器械在城墙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而大月人的守军则以滚石、热油、弓箭等武器,一次次地击退了大懿军的进攻。城墙内外,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