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汉吏 > 番外 关于鲜卑的一些个人看法

番外 关于鲜卑的一些个人看法 (第2/3页)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 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 穿越之铁血捕快 沉默的战神 大唐镇国公 明末风云:乱世殇歌 三国之现代魂 快穿之非炮灰女配 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 四合院:当穿越者遇到傻柱重生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 大明英宗朱祁镇 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 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 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汉吏

是的,你没听错,草原上也是可以耕种的,不过不同于内地郡国的精耕细作和南方地区的水耕火耨,草原上的耕种还是属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

虽然有许多懂得种植技术的汉人跑过去,但因为草原上的游牧特性,大部分还是原始状态,猜测最有可能的固定耕种区域应该是鲜卑庭的弹汗山附近,这是最有可能发展起来的地方。

话题有些跑远了。

就算一落五口,这也是小一百万人口了,虽然分布在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的蒙古高原上,但愈往汉朝边境靠近,鲜卑人口居住的肯定会更多。

一是方便劫掠,二是随着气候影响,越往南,才越有生存空间。

但大约在八千年前,蒙古高原的活动痕迹都很明显,说明那里的气候还没发生改变,能够适宜人类生存和活动。

这也是文中开头说的,鲜卑是有史以来,实力最强盛的时期,这确实不是空话。

而在鲜卑控制草原,实际上还是一种比较虚的控制,但从檀石槐一统草原之前的几十年前,鲜卑一共入侵了大大小小几十次,甚至还打到内地郡县过。

其实力可想而知。

都说两汉武德充沛,这个确实,但游牧民族从来都不可小觑,不是夸赞游牧民族,但尊重你的对手,也是在尊重你自己。

但檀石槐的一统也是诸多部落头人共同推举而来的,就如同汉末的轲比能一般,也是由推举而来,其组织相对较松散。

就如同檀石槐一死,加上其子和连又于同年被强弩射死,本就矛盾重重的鲜卑就从内部开始瓦解。

所以许多人只会觉得,乌桓在汉末时期的笔墨会比鲜卑多些。

其实是因为其内部矛盾重重,直到轲比能上台后,这种势头才遏制下去。

《后汉书·鲜卑传》:朝廷积患之,而不能制,遂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欲与和亲。檀石槐不肯受,而寇抄滋甚。乃自分其地为三部...各置大人领之,皆属檀石槐。

甚至连桓帝时期,想要和檀石槐和亲,檀石槐都不要,甚至觉得羞辱,加大力度了抄掠。

而且,檀石槐的这个改革,也使得部落大人由众人推荐,变成了家天下的世袭制度,这也算是开始进行汉化改革了。

但随着檀石槐的死,这种汉化也随着消失。

同时,你要看看同时期的桓帝手下都是什么神仙。

陈藩、窦武、梁冀(?)、李膺、李固、段颖(东汉羌屠)、张奂、皇甫规、郭林宗、荀淑、荀昱...

这都是什么逆天神仙。

放在汉末三国,这些也是不弱的,可惜有些生不逢时了。

又跑题了。

就连这种神仙阵容,面对檀石槐,也不能制,而且张奂任护匈奴中郎将时,出塞讨鲜卑,只斩首两百级,由此可见鲜卑的军事实力属实不弱了。

上一段史料原文看看。

《后汉书·鲜卑传》:灵帝立,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郡无岁不被鲜卑寇抄,杀略不可胜数。

熹平三年冬,鲜卑入北地,太守夏育率休着屠各追击破之。迁育为护乌桓校尉。

五年,鲜卑寇幽州。

六年夏,鲜卑寇三边。

秋(秋),夏育上言:鲜卑寇边,自春以来,三十馀发,请征幽州诸郡兵出塞击之,一冬二春,必能禽灭。朝廷未许...

遂遣夏育出高柳,田宴出云中,匈奴中郎将臧旻率南匈奴单于出雁门,各将万骑...檀石槐命三部大人各帅众逆战,育等大败,丧其节传辎重,各将数十骑奔还,死者十七八。

这三万骑的人员组成之前也赘述过,就不过多细讲。

但值得关注的是,檀石槐没有出动本部兵马,而是让东部、西部、中部三部鲜卑的头人,也就是十部大帅自行逆击。

逆击这一词,在昨天的关羽那一段也说过,颜良也是听到曹操兵至,率众逆击,被关羽望见麾盖,然后张辽、关羽冲击颜良军阵,将其斩首。

鲜卑是知道汉军前来,而且是每路各自万骑。

以游牧民族的天性,有利如同飞鸟之云集,对于这种逆击,在这种草原上还是骑射为主的时候,基本上不可能出现的,如果到了后面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时候,学习了汉人的军事技术,比如说,铁浮屠、又说是拐子马的时候,那会儿突骑技术上来,逆击是家常便饭,但此时不一样。

这会儿还处于一汉当五胡的时代,靠着先进的甲胄和兵器,加上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末世重生之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