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前方导流槽的旁边,把锤头对准了出铁口。
出铁口是用泥封死的,导流槽一端就插在出铁口的封泥之中。
突然,他用铁锤狠狠地敲击封泥,接连几下之后,红热的铁水突然从出铁口流出,涌入导流槽。
其实这一段导流槽严格地说应该叫做出铁沟,
主要作用是引导铁水和炉渣离开高炉,到达后续的处理或运输设备。
除此之外,它还有渣铁分离、缓冲和调节铁水流量,及连接高炉与其他设备的功能。
在出铁沟的特定位置,通常会设置撇渣器等渣铁分离装置。
这个区域叫做渣铁分离区,通常可以从出铁沟长度的 1\/3 处左右开始。
由于铁水和炉渣的密度不同,在出铁沟内流动过程中,炉渣会漂浮在铁水表面。
撇渣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这一特性,通过设置一些障碍结构,使得炉渣被阻挡在某一区域,而铁水可以从下方的通道流过,从而实现渣铁分离。
分离后的铁水可以更纯净地流入模具,从而提高铸件的质量。
这座高炉高约有3米左右,按照现代的标准,连小型高炉都算不上。
现代小型高炉的高度一般在10~30米左右,出铁沟长度可以是3~5米。
不过翁翊皇却给这座高炉安排了一条长约8米的出铁沟,足见其对铁水质量要求之严格。
渣铁分离区大约是从出铁口前方3米的位置开始,长度约为5米,
基本上铁水刚流出渣铁分离区,就会从分岔处流入导流槽中。
渣铁分离区里有多个撇渣器,应该是翁翊皇希望流进模具的铁水尽可能没有杂质。
这是明智的做法,毕竟火炮是杀敌的武器,不是自杀的东西,谁也不想它动不动就炸膛。
铸铁炮一旦炸膛,便会铁片迸散,严重威胁炮手的生命,比铜炮炸膛危险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