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确保炮膛的位置精度。
当型芯放置好后,就可以进行浇注。
铁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砂型与型芯之间的空隙,围绕型芯填充,
冷却凝固后,去除砂型和型芯,就能得到带有炮膛的火炮铸件。
在古代铸造火炮时,会将熔化的青铜或铁水倒入已经装配好型芯的砂型中,
待其凝固后,敲碎外层砂型,取出型芯,得到炮身,
炮膛就是由型芯预留出来的空间形成的。
在这种方法中,型芯是可以重复利用的。
但这也只是文字描述,李国助并没有亲眼见过,包括相关的视频也没看到过。
所以李国助很想翁翊皇能给他演示一下砂型型芯的制造和固定过程。
这其实也怪他自己,要是他足够关注翁翊皇的实验进程的话,就不会错过这几个铸炮模具的制作过程。
现在再想让翁翊皇专门给他演示,可就没那么好开口了。
除了砂型型芯的制作和固定工艺,李国助对铁模的制造技术也很感兴趣,尽管他知道这种技术用于铸炮并不oK。
不过铁模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等里面的铸件冷却以后,他可以来参观一下脱模过程,
至少可以了解到铁模是如何组装和固定型芯的。
总之,对于砂型铸炮的疑问,他现在还不便开口询问翁翊皇。
毕竟火炮的浇铸现在还没有完成,翁翊皇需要聚精会神地关注冒口的铁水状态。
冒口是铸型中用于储存多余铁水的部分,其作用是在铸件凝固过程中提供补缩。
当冒口被铁水完全充满,并且有铁水开始从冒口顶部溢出时,说明型腔已经填满,
并且有足够的铁水用于补偿铸件凝固时的收缩,此时应立即停止浇铸。
如果在这个时候走神,铁水就会大量溢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出现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