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165章 他终于看清了那女子的容貌

第165章 他终于看清了那女子的容貌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 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 穿越之铁血捕快 沉默的战神 大唐镇国公 明末风云:乱世殇歌 三国之现代魂 快穿之非炮灰女配 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 四合院:当穿越者遇到傻柱重生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 大明英宗朱祁镇 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 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 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汉吏

孙元昌见李国助触景生情,出口成诗,惊了个大张嘴,

刚想开口说点什么,空灵悠扬的琴声却又传了过来,到嘴边的话不觉就无声地化掉了。

初看那女子时,李国助还驻足观望了片刻,琴声一响,他又缓步朝前走去。

孙元昌和其他人也都缓步跟上。

脚下的木栈道在山坳里向前笔直延伸,一直到那女子抚琴的凉亭近前。

李国助缓步徐行了二三十秒,又辨认出了那女子正在弹奏的曲目,

《水仙操》

此曲最早可追溯至伯牙学琴的故事。

伯牙随成连先生学琴三年,虽技艺娴熟,但未能领悟琴曲中神妙的情感。

成连先生为帮助他,带其前往东海蓬莱山,称要拜访能“移情”的老师方子春。

到达后,成连让伯牙独自在山上练琴,自己摇船离开。

伯牙苦等数日,面对汹涌海水、寂静山林和飞鸟悲鸣,

心境发生变化,领悟到老师的用意,从而创作了《水仙操》。

由此可见,抚琴女子在选择曲目上,依然精准地把握着演奏的半岛环境。

《水仙操》故事初见于汉代的《琴操》,北宋的《琴曲谱录》中有此曲目,

曲谱初见于《五知斋琴谱》,在《自远堂琴谱》等十多种谱集中也有收录。

《水仙操》又名《秋塞吟》《搔首问天》《屈子天问》。

《秋塞吟》最早出现于《五知斋琴谱》等谱集,相传与昭君出塞有关。

《搔首问天》最早出现于《春草堂琴谱》等谱集,

最初题作《屈子天问》,与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相联系。

虽然有观点认为现存的《水仙操》可能是表现昭君出塞或屈原相关故事,

但从多数琴谱解题及传统说法来看,《水仙操》主要与伯牙学琴故事相关。

乐曲首段为散起,第二段之后节奏步步加紧,到第六段形成高潮,以后又逐段收束。

首、尾各有一段泛音曲调互相呼应,开头的泛音曲调幽静而纤丽。

入调后运用委婉凄恻的按音滑奏,描绘出孤寂心境,各段主调近似。

第七段之后,着重发展欸乃曲调,形容乘船归去的景象。

琴音整体营造出空旷、辽远的氛围,借水仙意象及相关情境表达深远意境与情感。

若与伯牙学琴故事相关,会通过琴音展现大海的波澜壮阔,

山林的寂静,及飞鸟的悲鸣等自然元素,传达出伯牙在蓬莱山的心境变化与感悟。

若与昭君出塞相关,则曲调忧愁悲怨,缠绵幽咽,传达出昭君出塞时的哀怨与悲愤。

若与屈原相关,则极尽忧抑悲愤之情。

然而这女子的琴音竟仿佛将这三种情愫同时表达了出来,

使李国助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戚继光将军的《韬钤深处》。

那是一首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及早日平定倭患的殷切期望的诗。

其中既展现了将军为国为民的侠义心肠,又展现了他如大海一般宽广的胸怀和壮志。

《水仙操》是一首大曲,李国助前世看过管平湖演奏的视频,时长达到罕见的9分35秒。

当琴音止息之时,即使是缓步徐行,李国助等人也已沿栈道走到了山坳中间。

直到这时,李国助才察觉到那女子并非孤身一人,

亭中还有几个少女在静坐听琴,其中一个虽隔得还远,他也能认出来,就是赵贞雅。

亭外树荫之下,还有大约二十多个人围亭而坐,其中大半是少女,小半是儿童。

演奏虽已结束了一会儿,所有人却像是还陶醉在绕梁余音之中不能自拔。

哪怕是好动的孩子,都安静的像是石化了一般。

继续缓步徐行,眼看离山脚不远,栈道爬坡而上之时,琴声再次响起。

走到山脚下时,李国助又分辨出了新奏琴曲的名目,

《渔歌》

此曲又名《山水绿》《欸乃歌》,一般认为是南宋末年着名琴师毛敏仲所作,

被收录于《杏庄太音补遗》《西麓堂琴统》等四十余部琴谱中,

取意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时的名作《渔翁》:

渔翁夜伴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末世重生之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