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敏仲所处的南宋末年,政治环境复杂动荡。
他耻事异国,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趣,
通过创作此曲来拨弄云水,乐道避世,模拟樵歌之意,以招同志。
全曲贯串一个主题音调,以首段吟唱性的音调为原型,
通过移位及不同音区节奏变化、调式转换与展衍等手法贯穿全曲。
节奏丰富多变,通过节奏的张弛来营造不同的音乐氛围。
比如在表现渔舟荡漾、渔人劳作等场景时,节奏较为明快,
而在描绘江天宁静、渔人闲逸的画面时,节奏则趋于舒缓。
演奏中运用了多种指法,如散音、泛音、按音等。
像第四段用散音奏出深沉有力的音调,
而第八段再现时采用泛音弹奏,显示出一种飘逸的意趣。
通过不同指法的运用,使得音色丰富多样,
时而深沉厚重,时而清脆明亮,
仿佛能让人听到江水的流淌、渔舟的划动、渔夫的歌声等各种声音。
“欸乃”是船夫拉纤的号子声,在乐曲中以不同形式先后出现,
巧妙地营造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意境,
赞颂了大自然秀丽的景色,也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的情绪。
乐曲表达了视名利若敝屣,寄情山水的情趣。
旋律中透露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在山水间悠然自得的心境。
能把《水仙操》弹出极尽忧抑悲愤之情,莫不是你也看出大明已濒临末世?
接着又弹奏《渔歌》,难道是你预见到异族又将入主中原吗?
你若真的耻事异国,有心归隐山林,又为何要让儿子投效清廷呢?
难道是满清入关以后,你觉得大势已成,不可逆转,
为了减轻异族朝廷对汉族百姓的压迫,才不得不让儿子出仕清廷,
以便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清廷的民族压迫政策吗?
想到这里之时,李国助离那抚琴女子只剩下十几步的距离,琴曲的演奏也已接近尾声。
他终于看清了那女子的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