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刘正轩又吩咐来福和刘忠将晾干的牛筋纤维收起来,将三股合搓成一股,然后放入桐油里浸泡。一个时辰后捞出晾干。经过这样的处理,牛筋弦弹力十足并且结实耐用,能够让射出的弩箭飞得更远。待牛筋弦晾干之后,装在已经做好的连弩上,一把手握式连弩便完美地呈现在眼前。
只等明天取回箭矢,就可以装上试射,检验其实际效果。来福在旁边看到这把连弩,心中非常羡慕,刘正轩看到后,就把连弩递给他把玩了一会儿。随后,刘正轩又让刘忠继续制作连弩。
夜幕降临,刘正轩打算为家中的孩子们烹制孜然芹炒豆腐。下午的时候,他就已经吩咐周传香另外制作了一大盆豆腐。
用过晚饭后,刘正轩指导周传香将豆腐切成三角小块。因为定做的烧烤铁板还没有取回来,无奈只能暂时用炒菜锅代替。先倒入一些猪油烧热,再将豆腐块倒入锅中,加入孜然芹、少量的精细盐、葱花、姜蒜末,用铁勺迅速地翻炒均匀。
刹那间,孜然芹炒豆腐的诱人香味弥漫开来,引得院子里的孩子们口水直流,迫不及待。周传香拿来碗碟,给每个孩子都盛了半碗。几个孩子边吃边急切地催促刘正轩继续讲述精彩的故事。家中的大人们闻到这诱人的香味,也纷纷循着香味过来,都拿来碗筷想要尝尝这新奇的美味。
刘正轩一边继续讲着故事,一边让孩子们轮流着记录书写。孩子们吃得开心,书写故事也很积极,这种情景正是刘正轩心中所期望的效果。
天色越来越晚,大人孩子们都沉浸在这欢乐温馨的氛围中,然而最终因为夜深了不得不恋恋不舍地散去。刘正轩收回孩子们晚上书写的五集手稿,看着孩子们的字迹和成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次日清晨,刘正轩早早地起身,因为今天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处理。用过早饭,刘正轩带着来福、刘忠前往村里的木匠家。
走到木匠家,刘为顺看到刘正轩来了,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计,满脸笑容地迎出门来。“正轩来了。”
“刘叔,您正忙着呢。这几天进展怎么样?” 刘正轩面带微笑,和声问道。
“已经做好了一套,第二套也快要完成了。” 刘为顺说完,转身走进里屋,将做好的一套织布机零件小心翼翼地拿给刘正轩。刘正轩不慌不忙地掏出让刘忠制作的木尺,对照着图纸,逐一仔细地对每一个零件的尺寸进行检验。等全部检查完毕,惊喜地发现所有零件的尺寸竟然没有一点差错,其制作工艺的精湛,令人赞叹。
刘正轩脸上露出钦佩的神情,笑容满面地称赞道:“刘叔,您这手艺简直如同鬼斧神工,实在是精妙绝伦啊!如此精湛的技艺,真让人赞叹不停。”
刘为顺听到这番夸赞,脸上微微泛红,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腼腆地回应道:“正轩啊,你能满意就好,我也只是尽了自己的职责罢了。”
“刘叔,剩下的还得劳您继续费心制作,这已经做好的一套,我就先拿走了。” 刘正轩笑意盈盈地说道,“刘叔,您先忙您的,过些日子,我再来取剩下的东西。” 说完,便带着来福、刘忠转身向外走去。
刘正轩领着两人朝着自家的小山慢慢走去,来福在前面带路,去查看昨天放置的鸟笼。上山的路上,有一个鸟笼,这个鸟笼的体积相当大,令人惊奇的是,里面竟然关着四只肥肥的山鸡。
鸟笼是木制的方形框架,四面间隔排列着许多木条,木条的上方一端固定得很牢固,下方则在框架内部。山鸡被笼内的诱饵吸引,从笼子外面用力挤开木条进入笼中吃食,然而一旦进去,由于木条的构造,就无法再从里面出来。
鸟笼的顶部设计也很巧妙,像跷跷板一样可以灵活移动,山鸡要是站在上面,就会失去平衡掉入鸟笼深处,同时,顶板会顺势旋转盖住,山鸡从此就被困在里面,再也逃不出去了。
仅仅一个笼子就有这样的收获,着实让来福和刘忠两人惊叹不已,不停地称赞。刘忠小心翼翼地提着鸟笼,来福则继续带着大家寻找其他五个鸟笼。等六个笼子都查看完,收获满满,居然捉到了两只野兔、七只山鸡以及八只大鸟雀。
三人把猎物都拿出来,重新放上一些诱饵,在新的地方放置鸟笼,期望之后能有更多的收获。
在回家的路上,遇到的村民看到他们收获了这么多猎物,都露出羡慕的表情,眼神中充满了向往和惊叹。回到家里,几人把猎物交给厨娘周传香,嘱咐她中午好好烹饪,给大家加餐。
刘正轩接着安排刘忠去继续制作连弩,并郑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