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每个盒子的正面和背面都要刻上两行诗句。”说着,刘正轩又把写好的诗句手稿递给了周木匠,那手稿上用瘦金体工工整整地写着众多诗句,每一首都与相应的木盒对应。
刘正轩继续补充道:“做好刻完字后,要用桐油浸泡一天。每个盒子各先做 100 个。周老板,您估摸一下,这些得多久能做好?需要多少银子?”
周木匠稍作思考,回道:“500 个盒子,大概一个月后来取货。总共四十两银子。”
刘正轩豪爽地说道:“给五十两,周老板您费心了。”说着,便掏出银票递给了周木匠,周木匠满心欢喜地收下。
忙完这一切,两人回到自家酒楼。刘正轩抬眼一看,只见二层楼的墙体差不多砌好了。楼梯浇筑原理虽说简单,但支模板的环节却很麻烦。刘正轩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三个村民忙碌,偶尔出声纠正指导一下。众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着。
过了一个多时辰,王三贵驾着马车前来喊吃饭,他的婆娘已经把午饭做好。众人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收拾一番,一起前往刘家在朝阳县城的院子里吃午饭。
刘正轩早上安排王三贵的婆娘和一个厨娘负责做饭。这两人将来也会是酒楼的掌勺大厨,这次正好趁机练练手。因为人多,她们做了满满八个菜一个汤,有孔雀开屏鱼、黄豆焖猪脚、芝麻干锅鸡、椒盐炒河虾、东坡肉、梭鱼丸子、盘菜烧回锅肉、肉沫豆腐,还有一个青菜鸡蛋汤。
酒楼还没开业,村民们倒是先有了口福。面对这些别具风味的美食,众人吃得那叫一个痛快。一阵狼吞虎咽之后,桌上的饭菜所剩无几。这也是村民们愿意给刘家做工的原因之一。刘正轩对两个厨娘的手艺很满意,觉得能跟前世的厨师相媲美,只是少了前世的辣椒和一些佐料而已。
饭后经过短暂休息,村民们又精神饱满地赶去酒楼干活。毕竟东家热情款待,村民们干活时自然也积极主动,劲头十足。刘正轩在工地上仔细地巡视了一圈,见没什么要紧事了,就和村长、刘方亮兄弟等人告辞,先离开了。并且把两个厨娘先带上,也是为了避免剩下两辆马车坐不下。
回村之前,刘正轩让李在林驾车先去市场,几人一起下车采购,买了大量的粮食、蔬菜、猪肉。每次买很多肉的时候,免费赠送的猪下水也是个不错的福利。忙活完,众人纷纷上车,启程回村。
到家后,刘正轩先去几个作坊转了转,一切都在正常运作,不需要他操心。接着,刘正轩把刘正荣、刘正萍和刘正红叫来,把她们记录的账本拿过来查看。只见都是按照他教导的方式做的,计算方面也没有任何差错。把账本还回去后,刘正轩问道:“三位妹妹,自学的教材有没有需要我指点的地方?”
刘正红迫不及待地抢着说:“正轩哥,两本教材都自学完了,没有任何问题。”刘正荣和刘正萍也纷纷表示没问题。
平时,染布房染布、两个木匠干活的时候,刘正红都喜欢在旁边看,就连女厕所的冲水厕所她也追着刘正轩问个不停,对于新奇的事物,她总是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刘正轩欣赏她那爱钻研的劲儿,于是从怀里掏出一本写好的手稿,叫《十万个为什么》。交给刘正红并说道:“有空的时候看看这个。”
刘正红一看到书名《十万个为什么》,就满心好奇,笑眯眯地收下了。
刘正轩笑着说:“看书要爱惜,以后这书我还有用呢。”
刘正红连忙笑着回答:“正轩哥,知道了,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的。”
刘正荣和刘正萍见了,也缠着想要看,刘正轩说:“现在书就这一本,你们互相传着看吧。”两人这才罢休。
等三人走后,刘正轩继续他的默写工作,要写的教材实在太多了,这种事又没人能帮他,只能自己抽时间一点一点写。好在现在家里很多事都进展顺利,也都安排了人管理,不需要他再插手。
写了一个多时辰,刘正轩觉得心烦意乱。他叫来管家刘勇富,吩咐道:“每天安排人打水,把新房工地上的混凝土都洒水养护养护。”刘勇富领命走了,刘正轩又叫上李在林去村后的工地。
村后的城楼一层围墙快完工了,支撑预制板的柱子也都砌好了。不过,支撑柱最少要养护七天才能安装预制板。这样的话,明天这十人组就没活儿干了。
村长刘为民见刘正轩来了,脸上满是高兴,省得他再跑一趟。刘为民笑着说:“正轩,这一层就剩收尾工作了。明天我们干啥呀?”
刘正轩笑着回答:“村长辛苦了,这里得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