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微微皱眉,心中暗忖,何以竟要担起教养孩童之责。
李承乾与李泰于史册之中,终未得善果,此事陆通心知肚明,故而对二人颇为忌惮,不愿多有牵扯。
然天命难违,今朝此情此景,却似冥冥中早有定数,即便心中百般不愿,亦难以推辞这宿命般的师徒之缘。
然则,现今之李承乾与李泰尚年幼,未受旁人之不良影响。
陆通观之,心中暗自思量,或许尚存一线转机,可助其正道直行,不致日后误入歧途。
故而,他心中萌生出一番责任感,欲以己之力,引导二子走向光明坦途。
然则,李丽质向其拜师之举,个中意味颇深,莫非李世民心中仍未放下嫁女之念?
此番举动,似有深意,或许是李世民欲借由师徒之名,暗结姻缘之实,亦或是另有筹谋,欲借此加强内外联络,稳固朝堂之基。
陆通心中不免泛起层层波澜,此事背后究竟藏有何种玄机,还需细细思量方能明了。
至于李承乾与李泰拜泾阳伯为师之事,国子监中诸多名师大儒虽心存异议,却也仅限于私底下轻声议论,未敢公然置喙。
彼等皆知朝廷风云变幻莫测,即便胸中不平,亦不敢轻易表露,以免招致不必要的祸端。
故而,此事虽引得众人侧目,却也未能掀起多大波澜,终归是沉默中消化了这份不满。
然而,此事却成了某些世家大族口中贬损陆通的由头,言其教导太子与皇子,无异于贻误国家栋梁,实乃误国误民之举。
面对此等非议,李世民皇帝却并未放在心上,对这些闲言碎语置若罔闻,未曾多加理会。
在他看来,陆通才学出众,正适合引导皇嗣走上正道,那些世家之言,不过是嫉妒与偏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