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理。待到殿下着作等身,启迪民众心智之时,圣贤之誉必将不期而至。”陆通语重心长地对李泰言道。
师徒三人长谈良久,直至暮色四合,方作辞行。
临别之时,陆通亲手递上两卷由其亲笔纂修的史册,内中详载了往昔朝代更迭的重大事迹与转折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
“此书归去后细细品读,待下月吾再来时,定要考较一番。”言毕,陆通拂袖而起,步履从容地离去。
李承乾与李泰各持一卷,面面相觑,眸中皆是不解与好奇交织的神色。
自李世民钦定储君之日起,朝堂之上便悄然滋生出一股股暗流,群臣之间各有所属,暗中支持着心中理想的皇子,彼此间虽表面和睦,实则心机深藏,波澜不惊之下暗潮汹涌。
李承乾与李泰,不过是在朝堂风云中被推搡前行的棋子,其见识尚浅,难以洞悉这纷繁复杂的朝局真谛。
朝中大臣各怀鬼胎,所代表之利益迥异,直至储君真正登基之前,这宫阙之内,任何变数皆可发生,风云变幻,无人能料。
二人非比肩于太宗皇帝,李世民之功业赫赫,足以震慑群臣,纵然如此,亦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方得稳固江山。
故而,储位之争,实则暗藏无尽玄机,胜负之关键,端看谁的手段更为高明,谁能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脱颖而出。
实则,太子李承乾最为坚实的后盾,并非朝堂之上那些摇摆不定的支持者,而是父皇李世民。
只要他能恪守本分,做个令父皇满意的储君,遵从李世民之意,那么未来的九五之尊,便非他莫属。
然而,这般话语陆通却不可直言,唯有待李承乾自身有所感悟之时,轻巧地点破一二,方能收得最佳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