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不轮到自己?陆通此举,无疑是给他们吃下定心丸。
此时,一名内侍飞马赶到,高声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陆通接旨,朕闻汝擅自处斩倭国使者,此乃大忌。倭国虽小,亦为大唐友邦。汝为地方官,当以大局为重,不可轻举妄动。即刻停止行刑,待朕查明真相后再做定夺。钦此。\"
内侍话音刚落,刑场气氛凝固。百姓纷纷对圣旨行礼,随后目光转向陆通,想看他如何应对这变故。
陆通面色未改,眼中闪过坚定。
深吸一口气,高声道:\"圣旨已收,然此等恶徒,不斩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正纲纪!\"
说罢,陆通果断下令:\"斩!\"
刀斧手闻言,大刀高举,准备继续执行处斩。
刑场百姓一时不知所措,有人惊呼,有人叹息,但更多对陆通敬佩。
刀斧手高举斩首大刀,阳光下寒光一闪,大刀如雷霆落下。
倭国使者头颅与身分离,鲜血喷涌,头颅滚落,发出沉闷声响。
刑场上一刻静止,四周死寂,落针可闻。
\"泾阳伯,你胆敢抗旨!\" 内侍见状,面色大变,声音颤抖。
陆通面冷峻,目如炬,缓缓转身,面对内侍,语气坚定:\"本官身为泾阳伯,守土有责,维护一方安宁。
此等恶徒,若不严惩,民心涣散,法纪废弛。今日之事,陆某自当上书朝廷,陈述原委,任凭处置。\"
陆通话语掷地有声,传遍刑场。百姓起初震惊,后渐平复,眼中闪敬佩感激。知陆通保护他们,维护正义。
内侍见陆通坚决,一时无言,收起圣旨,愤然离去。陆通转身向百姓拱手:\"诸位乡亲,今日事已了,散了吧。\"
百姓回应,点头称是,高声喝彩。刑场气氛由紧张变热烈。
陆通英勇之举,赢得百姓心,赢得更多支持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