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庄严肃穆,李世民与群臣共议如何处置吐谷浑之地。李世民心怀宏略,其想法乃是效仿北境都护府之治理之法,以安吐谷浑之地。
然而如今之大唐,官员数量匮乏,捉襟见肘,能否派出数量充足的官吏前往,尚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北境都护府起码有尉迟恭与马周这一文一武相辅相成,通力协作,目前治理之况还算不错,颇有成效。
“诸位爱卿,朕欲效仿北境都护府,将吐谷浑亦划为一处兵团建设之所,不知诸位意下如何?”李世民龙目环视群臣,开口问道。
“启奏陛下,如今大唐之基层官员匮乏不足,实恐无有余力复制第二个如北境都护府般之兵团建设之地。”刘政会整衣出列,躬身说道。
“启奏陛下,何不选拔贤能之士出仕,前往吐谷浑之地加以治理,亦未必要劳动军队前往。”世家官员敏锐地闻到了利益的气味,当即迫不及待地出列谏言。
李世民冷冷地看了那世家官员一眼,未发一言。他心中自是明了,此乃世家妄图将其触手伸进吐谷浑之地的图谋。
北境都护府的蓬勃发展有目共睹,如今之北境都护府非但无需国库拨款扶持,甚至已然有余力向国库纳税,其繁荣兴盛之景,令人称叹。
世家于北境都护府已然失了先机,现今自然断不会再让这般大好机会就如此轻易溜走。
只要李世民应允从士林举荐贤能出仕,世家便能举荐出不计其数之人去为官。
至于如何治理吐谷浑,世家未曾思量,光是吐谷浑毗邻西域的这一优越地理位置,便足以让世家赚得盆满钵满、富甲一方。
吐谷浑之地,草场广袤丰沛,极为适合发展畜牧业。特别是那青海骢,乃是不可多得的良驹,堪称上佳的战马。将吐谷浑作为养马之所,其战略意义甚为重大。
世家倘若掌控了马匹生意,无疑亦是一个极为可观的财富之源。
“启奏陛下,臣以为可以效仿北境都护府,使吐谷浑之地成为建设兵团之所。日后吐谷浑之地与北境都护府互为犄角之势,能够极为有效地掌控西域。倘若有战事兴起,出兵亦会更为迅疾,粮草之消耗亦将大大削减。”杜如晦整冠而出,躬身进言道。
房玄龄亦是整衣出列,颔首赞同杜如晦之建议。
李世民见此情形后微微颔首,心中暗叹:果然还是房杜二人靠谱,能明朕之心,解朕之忧。
“倘若令吐谷浑之地成为建设兵团之所,那么这主事之人选当如何定夺?”长孙无忌阔步出列,面色凝重地询问。
建设兵团之主官乃是封疆大吏,掌管一地之军政大权,此人选断不可有丝毫马虎。
李世民一时犯了难,于军队方面之人选,他倒是并无担忧,可用之人甚多。
然文官方面,却着实有些棘手,房杜二人与长孙无忌这般重臣,自然是不可远离朝堂。
而其余之人,又皆无足够之能力与经验堪当此任。
至于世家,倒是存有不少所谓之才,可李世民能不用则尽量不用。
世家官员倒是极为积极地毛遂自荐,口中滔滔不绝,说是为了大唐甘愿前往那苦寒之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世民闻其言后,仅是敷衍应对,心中暗哂,只当他们所言如同放屁一般。
此事一时间亦难以商议出个结果来,李世民遂罢朝而散,言改日再行商议。
立政殿中,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缠绵缱绻,情浓意浓,你侬我侬。长孙皇后与李世民同盖锦被,皇后轻偎于李世民宽阔的胸膛之上,其情其景,甜蜜如丝,温馨若梦。
“二哥为何叹气?”长孙皇后闻得李世民在完事之后发出轻叹之声。心忧是自己伺候有所不周,遂启唇开口询问。
于是,李世民遂将烦恼于吐谷浑之事,逐一分享与长孙皇后倾听。虽说后宫不干政,然李世民执意要言,亦是无法阻拦。
二人沐浴更衣毕,相携坐于凉亭之中歇息。李世民忽忆及李承乾,欲瞧瞧太子对此事存有何看法。于是,李世民遣内侍前往传唤李承乾。
不多时,李承乾跟随内侍匆匆而至立政殿外的凉亭,对着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恭敬问候并行礼参拜。
长孙皇后款款起身,与李世民告退,言道:“臣妾先行退下了。”
长孙皇后离去之后,凉亭之中仅留下了李世民与李承乾二人。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李承乾坐下。
“承乾,前几日你亦在旁听闻了有关吐谷浑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