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见李世民压下弹劾奏折,即便于朝会之时,亦是敷衍应对,此般作为令世家甚为不满。
那朝会之上,金碧辉煌的宫殿中,香烟袅袅。
世家众人面色阴沉,交头接耳,心怀愤懑。
随即,他们发动御史不断弹劾陆通。
御史们个个慷慨激昂,言辞激烈,奏折如雪片般飞向御前。
世家们在幕后暗自谋划,咬牙切齿,誓要将陆通置于困境之中。
此般情形令李世民心中暗恨世家于太平之时的丑恶嘴脸。
于是,李世民传召钦天监的袁天罡入宫,令其对此事发表意见。
李世民于御书房中来回踱步,面色阴沉如水,心中恼怒不已:“这世家平日里仗着权势,如今竟如此张狂!”
不多时,袁天罡匆匆而来,李世民当即停下脚步,目光急切地看向他说道:“袁爱卿,朕召你来,便是要你就此事谈谈看法。”
袁天罡对此颇感无语,其对火药一事亦略有耳闻,李淳风亦曾私下与他通了消息,让袁天罡帮衬陆通说话。
袁天罡眉头微皱,心中暗自叫苦:“这等棘手之事,偏要将我卷入其中。”
然念及李淳风之嘱托,又不得不应下。他微微叹气,拱手向李世民道:“陛下,臣对此事,略有思量。”
袁天罡立于朝堂之上,神色肃穆,目光炯炯,拱手说道:“陛下,臣夜观天象,见泾阳之地紫气东来,瑞彩千条。此爆炸之象,实乃上苍之意,赞陛下之圣明,彰泾阳侯之功勋,乃大吉之兆,预示我大唐将更加繁荣昌盛,海晏河清。”
袁天罡以天象阐释了关于泾阳县爆炸一事,言其乃上天为泾阳开辟朗朗乾坤之举,此乃上天为颂扬陛下与泾阳侯之功德所致。
对此,李世民龙颜大悦,甚为满意。
然世家官员却是满心愤懑,极不满意。
李世民面带微笑,目光中透着赞许之色,朗声道:“袁爱卿所言,甚合朕意。”
而世家官员们则个个面色阴沉,交头接耳,心中暗自咒骂:“这袁天罡胡言乱语,竟如此谄媚讨好。”
他们看向袁天罡的眼神中充满了怨恨与恼怒。
袁天罡对世家官员那满含怨怒的视线浑然不在意,在其心中,只要李世民满意即可。
世家官员又岂会就此善罢甘休,其中一人大声道:“国师,天降祥瑞或可呈诸多形式,然此般天罚,实乃头一遭见。不知国师对此作何解释?”
此人目光阴鸷,死死盯着袁天罡,嘴角挂着一丝冷笑,继续说道:“莫不是国师为讨好陛下,信口胡诌?还望国师给个合理说辞,莫要欺瞒众人。”
周围世家官员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气氛紧张。
袁天罡闻言之后,心中明了世家官员并不打算饶过他,其牛脾气瞬间便上来了。
袁天罡怒目圆睁,高声喝道:“天罚?不知这位御史何出此言!泾阳可有一人因此事遭殃?泾阳可有一丝祸事发生?”
他向前踏出一步,气势如虹,接着道:“若此非祥瑞,莫非在尔等眼中,凡有异常之象皆为灾祸?如此短见,实乃误国误民!”
世家官员依旧纠缠不休,其中一人再度发声:“那泾阳县城外之大楼坍塌一事又当作何解释?据说天罚便是降于彼处!”
此人面容扭曲,声调尖利,目光如炬紧逼袁天罡,又道:“此事关乎重大,国师还需给个令人信服之说法,莫要妄图敷衍了事!”
袁天罡亦不慌乱,从容应道:“此问汝当去询泾阳侯,那大楼乃泾阳侯所属。”
袁天罡神色淡定,轻拂衣袖,缓缓说道:“此事之详情,吾亦未深知,汝等若欲究其根源,自当向泾阳侯求证,莫要在此与吾纠缠不休。”
世家官员赶忙借此弹劾陆通,疾呼道:“陛下,泾阳侯此乃遭了天罚,足见其心面不一,实乃妖孽祸害啊!”
世家官员们个个神色激愤,目光中满是急切与阴狠,为首之人向前一步,躬身拱手,接着说道:“陛下明鉴,此等异相,定是上天示警,泾阳侯必是心怀不轨,方遭此谴,万不可轻饶。”
李世民将目光投向了袁天罡,袁天罡顿觉头大如斗,心中暗自叫苦:“这泾阳侯怎的如此遭人怨恨呐。”
袁天罡无奈之下,只得继续帮陆通言语,恭声道:“陛下,泾阳侯实乃治世之良臣,乃上天赐予陛下之贤臣也。观那泾阳县之发展,便可见一斑。至于彼等所言其为祸国妖孽,纯属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