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县内,新学校林立,书声琅琅,一派生机勃勃之景。陆通与魏王李泰二人,身着正装,面容庄重,穿梭于各校之间,准备开学之日的演讲。
陆通言辞恳切,温文尔雅,他说道:“诸位学子,今日我等相聚于此,共庆新学期之始。愿你们在这片知识的沃土之上,如春日之苗,茁壮成长,汲取智慧之光,成就非凡之才。”
魏王李泰,身为皇室贵胄,却无丝毫骄矜之态,他言道:“吾等皆为求学者,当以学为先,以德为本。愿尔等在校期间,勤学苦练,不负光阴,不负己心。吾辈虽不能亲临每堂课,然心系教育,愿与诸君共勉。”
二人言语之中,既有对学子们的深切期望,亦不乏对教育未来的美好憧憬。在场的学生们,无不被二人的热情所感染,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向往。
随着陆通与魏王李泰的脚步,每到一处,皆能感受到师生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泾阳县的教育事业,在这两位贤者的引领下,正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迈进。
待至泾阳县大学,此地更是人声鼎沸,学子云集,一派盛况。
陆通遂亲自修书一封,邀请当今圣上李世民与长孙皇后驾临,共襄盛举。
信中言辞恳切,表达了对圣上及皇后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陛下莅临指导的热切期盼。
数日后,李世民接得书信,展颜一笑,随即召见陆通,言道:“陆卿所言,朕心甚慰。教育乃国之根本,朕自当亲往,以示重视。”
长孙皇后闻言,亦点头称善,表示愿同前往,以鼓励学子。
开学当日,李世民与长孙皇后驾临泾阳县大学,一时之间,鼓乐齐鸣,礼炮轰响,全校师生皆列队迎接,场面蔚为壮观。
李世民登台,环视四周,目光温和而坚定,缓缓开口:“诸位学子,今日之盛会,实乃国之幸事。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望尔等珍惜时光,刻苦学习,以才学报效国家,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长孙皇后随后发言,她声音柔和,却字字珠玑:“我朝自立国以来,便以仁政治天下,重视教育。今见泾阳县大学学子满园,心甚欢喜。愿各位学子以学业为重,修身齐家,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陆通在一旁听罢,心中感慨万千,暗自思量,今日之盛况,必将载入史册,成为后人传颂之美谈。
泾阳县大学的学子们,亦受此激励,个个精神振奋,誓要以实际行动回报圣上与皇后的厚望。
李世民言毕,稍作停顿,随即宣布亲自题字,以资鼓励。
只见他缓步走到案前,侍从早已备好笔墨纸砚。
李世民提笔,凝神静气,笔锋轻转,一气呵成,挥毫写下“为大唐之崛起而读书!”几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磅礴,字字透露出帝王之威严与期望。
紧接着,李世民又挥毫泼墨,书写“泾阳大学”四字,其字结构严谨,笔画流畅,尽显书法之美。
这两幅字一经完成,场内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学子们无不为之动容,纷纷跪拜,高呼万岁,声震云霄。
陆通见此情景,心中激动不已,连忙上前接过御笔题字,小心翼翼地展示给众人。
这一刻,泾阳县大学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使命,每一位学子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与责任。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与信心。
此番盛举,不仅加深了君臣之间的默契,更在学子心中种下了为国效力的种子,必将成为一段佳话,流传千古。
待到开学典礼圆满结束,陆通恭敬地请李世民、长孙皇后及魏王李泰移步,一同前往陆家庄。
沿途,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此起彼伏,场面蔚为壮观。
李世民心中舒畅无比,望着四周欣欣向荣的景象,不禁感叹道:“我大唐盛世,正是如此。”
陆通一路上细心照料,无论是行路还是歇息,皆安排得井井有条,令李世民颇为满意。
抵达陆家庄后,陆通更是亲自引领,穿过曲径通幽的小道,来到一处雅致的庭院。
庭院中花木扶疏,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
李世民步入庭院,环顾四周,赞许地点了点头:“陆爱卿,你这陆家庄果然别有一番风味,真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说罢,他轻轻拂过一旁的石桌,坐了下来,长孙皇后与李泰亦随之落座。
陆通见状,连忙吩咐仆人奉上香茗,恭敬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