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透过窗户,望向院子。院子里依照习俗挂上了灯笼,昏黄的光晕在夜空中摇曳。她沉默许久,才缓缓对平儿说:“他是为我好,可我们却不同心。我管着府里的大小事务,就像蓉哥儿媳妇托梦说的那样,事事都得精打细算。他胸有大志,眼光不在这眼前的琐事上,府里的那些腌臜事儿,他只当没看见,生财养家的路子也和家里不一样,他自有他的打算。
可我没读过书,又被困在这深宅大院里,见识短浅,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出了错,他虽不说我,还找人解决了后患,我本该高兴,可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夫妻呢?
我想起父亲的话了,也是在这样一个下雪的日子,父亲劝我不要嫁给他,说他已不是年少时的他,嫁给他我会受苦。父亲不想我日后流泪,还说兄长不过是个富贵闲人,将来做不得王家的主,叔叔和他未必好相处。
如今想来,是我没听父亲的话。后来叔叔问我愿不愿意嫁,我满心欢喜地答应了,就因为他拒绝了虞家的姑娘,愿意等我,我自然不愿辜负他。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笑啊。”
平儿听着王熙凤的话,心中一阵刺痛,却又不敢再劝,生怕引得她更加伤心。她自幼跟随王熙凤,自然知晓这些往事。当年,王熙凤的父亲在一个雪夜离世,临终前曾多次叮嘱女儿,不要与贾琏结亲。这其中固然有做父亲的私心,毕竟当时王家上下都希望贾琏和王熙凤这对青梅竹马能够成亲,若能如此,王家的声势必定更加显赫。可王父却比弟弟看贾琏要不同的多,只说贾琏危险,自家小姐若做了他的妻子,必定会受苦。
老爷在世时,对这桩婚事多有推脱,以至于两人到了适婚年龄,都还未成婚。老爷去世后,王熙凤的婚事便耽搁了下来。可隆兴元年,贾琏入宫做了侍卫,同龄人都已成家,唯独他还是单身,自然引得不少人家上门说媒。
其中,湖广虞家最有希望。虞家与皇后娘娘有亲,虞家老爷长房的二孙女才貌双全,正值婚配年纪,也看中了贾琏。虞家老太太便入宫,想请皇后娘娘说和。皇后娘娘答应了,于是召贾琏入宫,询问他的意愿。据说,她爷当时沉默了许久,皇后娘娘便让他回家想想,与父母商议后再做决定。
此事很快在勋贵人家中传开,当时,连贾府都有风声说贾母同意了这门亲事,大老爷更是高兴得要请人喝酒。然而,故事的结局却是贾琏在宫中向皇后请罪,拒绝了这门婚事。
如今,王熙凤说到这个地步,平儿实在不知该如何劝慰,只能盼着前些日子寄去的信,贾琏能赶快回信。
而此刻,贾琏独自一人喝着闷酒。平儿的信,他早已收到,可却没有回信的打算。
他愿意包容王熙凤作为一个人应有的自由,也愿意承担她作为妻子所造成的后果。
他从不后悔娶她为妻,只是,有些话,他不知该如何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