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终究不肯让步,拒绝将领土割让给意大利。
甚至在汉斯最后一次前去拜见时,他还拒绝接见,理由是某人让他心烦,和俾斯麦没什么两样。
多亏了他这般固执,夹在中间的可怜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只能备受煎熬,徒增心事。
“虽本就没抱多大希望,但还是让人恼火。”
说到底,他并没有阻止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的合并,对奥匈帝国也没有提出过什么苛刻的要求,不是吗?
他只是希望能平稳且迅速地解决波斯尼亚危机,作为三国同盟的领袖,为了防止同盟分裂,才要求奥匈对其他盟国作出些许让步罢了。
可无论汉斯说什么,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始终无动于衷,固执己见。
“我也无话可说,叔叔他到底为什么这么固执呢?”
“大公殿下,这并非你的过错,别太放在心上。”
“就算只是客套话,我也感激不尽。倒是让男爵你见笑了,目睹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丑态,实在抱歉。”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再次代替弗朗茨·约瑟夫向汉斯致歉,送他踏上返回柏林的路程。
越是与他接触,越让人感到惋惜。
作为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侄子,原本并无继承皇位之意,却因堂兄、皇太子鲁道夫自尽,不得不背负起皇位继承人的沉重命运,历经无尽磨难。
“果然,还是要让弗朗茨·约瑟夫早些离世,由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继位,奥匈帝国的命运或许才会改写吧。”
与固执的叔父不同,弗朗茨·斐迪南愿意牺牲奥地利既得利益,努力化解帝国内部的矛盾,以求和平解决冲突。然而,他的这些努力最终被血腥与暴力无情地践踏。
更令人心酸的是,他的子女不仅因父母的“贵贱通婚”而无法在哈布斯堡皇室中获得应有的待遇,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成了问题。直到大公的继母、哈布斯堡家族中地位最尊贵的玛丽亚·特蕾莎女大公出面,他们才勉强领取到一笔微薄的养老金。
命运对大公及其家人的捉弄,未免太过残酷。
除了惋惜,仍是惋惜。
......
回到柏林后。
汉斯向总是感叹自己一当上外交部长就麻烦不断的舍恩大臣请求,召集一次外交会议,以修订《柏林条约》。
虽然未能达成真正的目的,但无论如何,波斯尼亚危机正引发欧洲的紧张局势,他们必须尽快处理此事。
“首先,我们承认保加利亚公国的独立,大家没有异议吧?”
听到汉斯的话,以出身于以伯爵茶而闻名的格雷家族的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Edward Grey)为首,出席会议的各国外交官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相比于奥匈帝国对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吞并,保加利亚的独立对列强而言并不算重要,理所当然地没有引发太多争议。
不过,奥斯曼帝国的外交官们面露不满,他们对无法守住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尚且不以为意,却对保加利亚公国的独立耿耿于怀。
当然,保加利亚在第十二次俄土战争中,因奥斯曼帝国的战败,名义上仍是奥斯曼的附庸国,实际上却早已是独立国家。然而,显然奥斯曼的朋友们依旧对保加利亚心存执念。
‘正因如此,目前奥斯曼帝国内部正在掀起针对奥匈帝国商品和商铺的抵制运动。’
由于奥斯曼帝国的抵制,奥匈帝国遭受了超过一亿克朗的经济损失。
汉斯之所以说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吞并对奥匈帝国而言弊大于利,绝非空穴来风。
“作为补偿,奥匈帝国将向奥斯曼帝国支付赔偿金。”
听到将获得赔偿金,原本脸色阴沉的奥斯曼外交官们终于稍微露出些许舒展的神情。
这实际上是奥匈帝国与汉斯事先达成的协议,为了平息奥斯曼的不满,奥匈帝国将以吞并波斯尼亚为代价,向奥斯曼支付220万里拉的赔偿金。
这项议题的推进比意大利问题顺利得多,毕竟如前所述,奥匈政府若无法尽快平息奥斯曼的抵制运动,局势将变得极为棘手。
再加上保加利亚的独立已然无法逆转,就算奥斯曼想在此问题上做出更多强硬姿态也无法做到。
因为奥斯曼帝国内部也正陷于青年土耳其党革命与保守派的反革命斗争之中,局势动荡不安。
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