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不满,在当前局势下,接受赔偿金并作罢,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那么,对于1878年柏林会议中规定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名义上仍为奥斯曼帝国领土、但由奥匈帝国进行管理的条款,各位有何看法?”
舍恩大臣的话一出,各国代表开始低声讨论,交换意见。
过了一会儿,最先开口的是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
“英国同意修订《柏林条约》,支持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这点早已事先沟通过,因此他毫不犹豫地表态支持波斯尼亚的吞并。
对英国而言,尽管与奥匈帝国不是直接盟友,但只要奥匈帝国能够削弱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他们并无反对的理由。
“我们意大利王国也支持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意大利代表团面带灿烂的笑容,毫不知情地表达了支持。
显然,他们以为支持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能够换取奥匈帝国归还未收复的领土,心里早已暗自窃喜。
但抱歉了,伙计们。
我汉某人确实曾努力争取过,但弗朗茨·约瑟夫皇帝根本不打算对你们做出让步。
当然,我也知道你们不会理解我的辛苦,只会愤怒地责怪我!
‘唉,看来这次事件之后,意大利恐怕会对三国同盟心生厌倦吧。’
即便再承诺其他领土,意大利对未收复领土的执念也会难以消解。
最终,他们很可能会倾向于已经签署秘密条约的法国。
如果说奥匈帝国是意大利的宿敌,那么法国尽管夺走了萨伏依,却也是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给予支持的恩人。
此种情况下,意大利脱离三国同盟,汉斯早已做好心理准备,可初次经历这样的失败,依旧令人心情复杂。
“等一下,请稍等。”
就在英国和意大利相继表示支持波斯尼亚的吞并时,法国代表团窃窃私语,似乎在权衡对策。这时,俄罗斯外交大臣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伊兹沃尔斯基(Алekca?hдp Пeтpo?вnч n3вo?льcknn)察觉到情况不妙,举手示意发言。
“奥匈帝国曾承诺,只要我们俄罗斯承认其吞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就会修订《柏林条约》中的海峡条款,允许我们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请问这件事如何处理?”
“你说什么?”
伊兹沃尔斯基的话令原本神情轻松的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脸色骤变。
一旁曾向伊兹沃尔斯基承诺海峡通行权、实则欺骗了他的奥匈帝国外交大臣埃伦塔尔则尴尬地清了清喉咙,故意转开了视线。
爱德华·格雷冷冷说道:
“绝不可能!摩洛哥危机才过去不到五年,怎能允许俄罗斯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
“我们意大利也同意英国的看法。”
意大利代表也以强硬的语气表示反对,显然他们也不愿在地中海多出一个名为俄罗斯的竞争者。
伊兹沃尔斯基的脸上满是错愕之色,随即投向埃伦塔尔,目光中写满了质问——毕竟,正是后者曾承诺,只要俄罗斯承认波斯尼亚的吞并,就会给予其海峡通行权。
“......咳咳,既然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了。真是抱歉,伊兹沃尔斯基大臣。”
“什、什么?!”
伊兹沃尔斯基听到埃伦塔尔的话,一脸茫然,完全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状况,张着嘴愣在那里。
“你骗了我!!”
没过多久,伊兹沃尔斯基意识到自己被埃伦塔尔耍了,脸色瞬间扭曲得如同恶鬼一般,猛地揪住埃伦塔尔的衣领。
“你这个卑鄙的犹太佬,竟敢欺骗我!竟敢对我撒谎!”
“伊兹沃尔斯基外务大臣,请冷静!”
汉斯和周围的人赶忙上前,试图把暴怒的伊兹沃尔斯基从埃伦塔尔身边拉开,但他愤怒至极,声称要杀了埃伦塔尔,挣扎了一阵才稍稍平息。
事实上,伊兹沃尔斯基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埃伦塔尔确实耍了手段,骗了他。
但可惜的是,在这个圈子里,原本就是被人骗了的那一方显得更可笑。
“这场会议无效!我们俄罗斯帝国绝不会承认奥匈帝国这肮脏的卑劣行径!!”
砰!
好不容易恢复冷静的伊兹沃尔斯基,双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