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殖民地也没有太大区别。
实际上,与其掠夺殖民地,不如通过贸易赚钱,从经济上来看更加划算。
正因如此,19世纪帝国主义风潮席卷全球时,殖民地扩张的活跃更多是出于激发爱国心和转移对体制不满者注意力的目的,而非经济原因。
“甚至连英国除了印度以外的殖民地都被传说是赔钱货。”
当然,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时代的变迁,主张让殖民地独立的人道主义声音逐渐增大也是原因之一,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无法承担殖民地的维护费用而放弃的。
像隔壁法国那样,像个哭闹的孩子一样死死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尝试也确实存在。
不过,这些尝试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大家不用多说都知道。
“说实话,比起殖民地,不如在经济上让其依附,然后长久剥削更加划算。”
当然,这只是汉斯的个人看法。
而且,从军事上来说,殖民地的存在也未必是好事。
因为除了本土外,还需要保护的地方呈指数级增加。
比如说,一战时期英国和法国无法对德意志帝国取得优势,就是因为英法的军事力量因殖民地分散到了全世界。
反过来说,殖民地较少的德国能够将更多的力量集中于本土。
当然,即便当时汉斯提议立即让殖民地独立,也只会被当成疯子看待,因此他并未将这些话说出口。
即使进入20世纪,帝国主义的狂潮依然未曾消退。
“不管怎样,对赫雷罗人的屠杀绝不是一个好选择。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其他部族的反感,甚至将他们也推向敌对的立场。”
“嗯,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是的,他们看到赫雷罗人被屠杀,会认为自己也有可能遭遇同样的命运。”
实际上,尽管特罗塔将赫雷罗人见一个杀一个,但西南非洲殖民地的战争并未结束。
对赫雷罗人的屠杀发生后,曾协助德国军队的亨德里克·维特布伊和纳马族看到德国军队的残暴行为感到震惊,于是发动了反叛。
“就算纳马人与赫雷罗人关系并不好,也如此做了。”
在21世纪,非洲经常因为部族间的冲突而频繁爆发内战,但在20世纪初,也没有太大区别。
实际上,就在几年前,由亨德里克·维特布伊领导的纳马人不仅反抗德国,还会攻击流浪而来的赫雷罗人。
而当时领导西南非洲殖民地防卫队的总督洛伊特温和塞缪尔·马哈雷罗曾联手对抗纳马人。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真是一件充满讽刺意味的事情。
曾反叛德国的亨德里克·维特布伊和纳马族成了德国的盟友,而当时与德国并肩作战的塞缪尔·马哈雷罗和赫雷罗人却成了德国的敌人。
“总之,除非面临最糟糕的情况,否则绝不能采用焦土战术。这样对德意志帝国和西南非洲殖民地都没有任何好处。”
“那么,尽可能摧毁赫雷罗人的斗志,促成谈判是最优解。”
“没错,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最理想的情况。”
然而,可惜的是,汉斯的愿望并未实现。
几天后,从塞缪尔·马哈雷罗和赫雷罗人那里收到的回复是“Nein”。
拒绝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