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财政厅的初体验
顾晨到任省财政厅副厅长的第一天,省政府大楼内,一场关于财政体制改革的专题会议正在召开。
“欢迎新任副厅长顾晨同志!”主持会议的财政厅厅长邱建国微笑着介绍道,“顾厅长此前在青河县主导的财政改革,已经在全省引起了广泛关注。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能为全省财政改革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掌声响起,顾晨微笑着点头致意,但他知道,这并不仅仅是一个欢迎仪式,而是一场无声的考验。
财政厅的高层干部们都在观察他,想看看这个从地方上来的干部,是否有能力真正适应省级机关的节奏。
会议正式开始后,讨论的核心是——如何推进全省财政体制改革,并兼顾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发展。
当讨论进入深水区时,厅里一位资深副厅长徐同光缓缓开口:“财政改革不能操之过急,我们要在保证地方财政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推进。”
这句话一出,会议室里不少人纷纷点头,显然,这种“稳健”路线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顾晨沉思片刻,开口道:“徐厅长的观点我赞同,但财政改革如果过于保守,可能会错失最佳时机。”
他环视众人,继续说道:“在青河县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财政资源长期按照惯性模式运转,资金沉淀和低效使用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地方财政的困境,不是‘稳’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打破旧格局。”
他的话音一落,会议室短暂沉默了几秒。
邱建国眼中闪过一丝欣赏,笑着说道:“顾厅长的观点很好,确实,我们的财政模式需要创新。那么顾厅长有什么具体建议?”
顾晨微微一笑,早已准备好应对之策:“第一,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专项资金评估制度,确保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的去向透明化;第二,我们要推动省级财政资金下沉机制,让财政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倾斜,但要配套完善的考核体系;第三,我们应该探索地方政府债务清理机制,避免地方财政陷入不可持续的债务困境。”
会议室里不少人若有所思,而徐同光眉头微皱,显然对顾晨的“激进”改革思路并不完全认同。
但邱建国却点头说道:“这个思路值得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安排一个专班,研究顾厅长的建议。”
这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省财政厅愿意给顾晨试错和施展拳脚的空间。
各方势力的反应
顾晨的改革思路,在财政厅内部引起了不同的反应。
支持者认为,财政改革是大势所趋,顾晨的思路务实、敢于突破,能带来真正的变化。
反对者则认为,改革不能太激进,特别是在财政资金使用方面,过快的调整可能会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平衡,甚至引发一些隐性风险。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顾晨的到来,打破了财政厅内部原有的势力格局。
在过去,财政厅的几个主要领导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而顾晨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新的政策思路,也可能影响到他们原本的利益布局。
“这个顾晨,果然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 财政厅副厅长徐同光私下对自己的一名心腹感慨道,“不过,他毕竟是从地方上来的,省级机关的运作方式,没那么简单。”
与此同时,省政府内的高层也在关注顾晨的表现。
省长杜永年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听取了财政厅的汇报后,问道:“顾晨这个人,怎么样?”
邱建国回答道:“有思路,有冲劲,执行力很强。不过,也有些地方干部的直率风格。”
杜永年微微一笑:“这样的人,恰好适合改革。”
这句话,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支持顾晨,推动财政改革。
旧势力的阻碍
然而,改革的推进,并不会一帆风顺。
就在顾晨上任的第三周,一则关于他过去在青河县财政改革中的“问题”被匿名举报到了省纪委。
举报信中,指责青河县财政改革过程中存在“资金使用不透明”“部分资金调配违反程序”等问题,甚至还有“个人作风问题”的影射。
虽然这些指控没有明确的证据,但足以让省纪委关注。
“这是典型的政治阻击。” 王立在电话里愤怒地说道,“有人在刻意阻止你继续推进改革。”
顾晨却显得很冷静:“这种事情,并不意外。改革本就是动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