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不自觉地提起笔,蘸上朱砂,铺开黄纸准备写字。刚一落笔,就感觉手腕随着笔在动,顺着写下了一些字。他刚想看写的是什么,就听到外面传来“哎呀”一声,紧接着是“咕咚”一声,有人摔倒在地。
包公听到动静,赶忙提起宝剑,从高台上下来,跑到卧房查看,发现是李保摔倒在地上。只见李保满脸惊恐,说道:“法官老爷,可吓死小人了!我刚才走到院子里,突然看见一道白光从屋里冲出来,我一害怕,就摔倒了。”包公也觉得很纳闷,走进屋里,却没看见包兴。他和李保四处寻找,发现包兴缩在桌子底下,看到有人来才敢探出头。包兴瞧见李保在旁边,连忙掩饰道:“告诉你们,我家相公作法的时候可不能偷看,就连我都得躲在桌子底下。你们怎么能不遵守规矩呢?幸亏我家相公法力高强。”他这一番谎话编得有模有样,不得不说他还挺机灵的。李保这才说道:“我家老爷和夫人担心相公深夜劳累,让我来照应,还请相公早点休息。”包公听了,便让包兴打着灯笼,一起回书房去了。
李保叫人来拆掉法台,看到有一张朱砂黄纸字帖,以为是法官留下的镇压符咒,便连同宝剑一起拿起来,转身来到内堂,禀报说:“包相公已经休息了。这是宝剑,还有符咒,都交回来了。”丫鬟接了过去。李保刚要转身离开,忽然听到老爷说:“等一下!拿来我看看。”丫鬟把黄纸字帖呈给李老爷。李老爷在灯下一看,原来不是符咒,而是一首诗:“避劫山中受大恩,欺心毒饼落于尘。寻钗井底将君救,三次相酬结好姻。”李老爷仔细琢磨诗里隐藏的事迹,却不太明白,就吩咐李保暗中向包兴打听这些事,顺便问问包兴他相公有没有成亲,第二天一早来回话。李保领命而去。
你知道李老爷为什么这么上心吗?原来,昨天在书房见过包公之后,李老爷回到内宅,跟夫人说起这件事,一个劲儿地夸奖包公,说:“这包公人品好,学问也好,将来肯定前途无量。”张氏夫人听了,说:“既然这样,要是他能治好咱们女儿的病,不如就把女儿许配给他,结为亲家。”老爷说:“夫人这话,正合我意。先看看女儿的病怎么样,再做打算。”所以老两口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又听李保说包公二更天还要上坛捉妖,他们也不敢早睡。到了二更天,老两口还没睡,就派李保去探听消息。没想到李保拿回来这么一张字帖,所以李老爷才让他去仔细打听。
到了第二天,谁能想到小姐的病竟然一下子全好了,就跟没生过病一样,这可真是件奇事。老爷和夫人高兴极了,急忙梳洗完毕。这时,李保前来回话:“昨晚我仔细问了包兴,他说字帖上写的那些事,都是他相公小时候遭遇的磨难,每次都能逢凶化吉,没有出过事。我还问清楚了,他相公还没定亲。”李老爷听了,满心欢喜,心里已经明白这是狐狸报恩,要成就一段好姻缘。于是,他整理好衣服,来到书房。李保进去通报,包公赶忙出来迎接。只见李老爷满脸笑容,说道:“小女多亏贤契搭救,如今重病已经痊愈,真是太神奇了。老夫没有儿子,只生了这么一个女儿,还没嫁人,我想把她许配给你,不知贤契意下如何?”包公回答说:“这件事晚生实在不敢擅自做主,必须先禀明父母兄嫂,才能答应这门亲事。”李老爷见他不肯马上答应,就笑嘻嘻地从袖子里掏出那张黄纸字帖,递给包公,说:“贤契看看这张字帖就明白了,就别推辞了。”包公接过一看,顿时脸红到了耳根,心里暗自琢磨:“我晚上迷迷糊糊的,怎么会写出这些话呢?”又一想:“原来我小时候在山中遇雨,见到的那个女子竟然是狐狸在躲避劫难,还多次救过我,她真是知恩图报啊。”包兴在旁边干着急,恨不得马上让相公答应这门亲事,可又不敢插嘴。李老爷见包公犹豫不决,便说:“贤契不必犹豫。依老夫看来,这可不是什么妖邪作祟,分明是上天派来给你做媒的,可见凡事都有定数,你也别太迂腐了。”包公听了,只好回答:“既然承蒙大人错爱,我怎敢不从命。只是有一点,我必须先说明:等晚生会试之后,回家禀明父母兄嫂,到时候再行纳聘之礼。”李老爷见包公答应了,十分高兴,说:“就该这样。大丈夫一言为定,我相信贤契肯定不会食言。老夫就静候佳音了。”
说着话,仆人摆好桌椅,端上酒饭,李老爷亲自作陪。吃饭的时候,他们又谈论起齐家治国的事情,包公对答如流,说得头头是道,把李老爷高兴得不得了,说什么也不让他们主仆马上就走,一连留他们住了三天。这三天里,包公还拜见了夫人。三天后,李老爷为他们准备好行囊、马匹、衣服和盘缠,还派主管李保跟着他们一起上京。包公拜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