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和秋葵从西边杀来。秋葵挥舞着铁棒,那铁棒在她手中呼呼生风,和喽啰们的兵器碰撞,发出乒乒乓乓的声响,就像密集的鼓点,打得喽啰们四处逃窜,如同惊弓之鸟,四散纷飞;凤仙则拉开弹弓,弹丸如连珠炮一般飞射出去,打得喽啰们东躲西藏,像没头的苍蝇一般乱撞。这时,东边突然传来阵阵呐喊声,原来是焦赤杀来了,他手托钢叉,一边冲锋一边叫骂,那气势如同猛虎下山。在包围圈里面,沙龙和孟杰见喽啰们一时间阵脚大乱,便趁机奋勇向外突围,他们和外面的人形成了里外夹攻之势。喽啰们哪里抵挡得住这凶猛的攻势,像潮水退去一般,向左右两边分开,让出了一条大路。正好凤仙和秋葵赶上,和沙龙会合,焦赤也随后赶到,大家得以相见。沙龙问道:“凤仙,你们姐妹怎么到这儿来了?”秋葵回答:“听说爹爹被山贼拦住厮杀,我们俩特地来帮忙。”沙龙刚要说话,就听到山岗上“咕噜噜”的鼓声如雷,仿佛要把天地都震塌,山口外“嘡、嘡、嘡”的锣声震耳欲聋,还有人高声呐喊:“抓住他!别让沙龙跑了!大王说了:‘不准放冷箭!一定要活捉他!’姓沙的,你跑不掉了!各处都有埋伏!赶紧投降吧!”沙龙等人听了,不由得胆战心惊,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七上八下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蓝骁暗中命令喽啰们围困沙龙,只许诱敌,不许正面交锋。他心里盘算着,要把沙龙他们拖得筋疲力尽,再一举将他们擒获,让沙龙成为自己的得力帮手。所以他在高山岗上了望战况。看到沙龙二人渐渐体力不支,他满心欢喜。但又担心出什么差错,就又叫喽啰上山,调派四哨头领在各个山口设下埋伏,约定只要听到鼓声,四面的锣声就一起响起,众人一起呐喊,以此来吓唬沙龙他们。到时候再去劝说,沙龙肯定就会归降。突然,他看到东西两边一阵混乱,喽啰们向左右分开,就知道是沙龙的救兵来了。他立刻擂起战鼓,果然各个山口都响应起来,众人呐喊助威,声声都要抓住沙龙。他在高岗之上挥动令旗,就像乐队指挥一样,沙龙往东边跑,他就指向东边;沙龙往西边跑,他就指向西边。沙龙父女、孟杰和焦赤四人跑了好一会儿,遇到的不是像暴雨般密集的石块,就是像飞蝗一样射来的利箭,却没有一个能真正交手的对手。他们跑来跑去,始终找不到出路,最后只得五个人聚在一起,休息一下,商量对策。
暂且不说沙龙等人被困的情况。再说卧虎庄上,自从焦赤把驮轿押进庄里,所有渔猎人家的妻女都知道救了官太太来,大家都好奇得不得了,就像发现了新大陆,都想瞧瞧官太太到底长什么样。大家你来看,我也来看,不停地往来走动,却又不敢靠得太近,只是偷偷摸摸地扒着窗户看看,或者掀一掀帘子。等到人家发现了,她们又赶紧把身子缩回去。倒是张立的妻子李氏,受了凤仙的托付,在那里极力张罗,可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她要应酬何夫人,又要照顾小相公金章,还要招呼丫鬟仆妇,忙得晕头转向,累得腰酸背痛。她出来对众妇人说:“众位大妈婶子,你们与其在这儿张望,怎么不进去看看,陪着说说话呢?这样我也能有个帮手,替换一下。”众人听了,有的不吭声,有的摆摆手,有的摇摇头,有的扭扭捏捏地躲开了,还有的叽叽咕咕地笑起来。李氏见大家这样,心里有些生气,赌气转身进了角门。
原来角门里面就是跨所。当初凤仙和秋葵说过,如果房屋盖好了,也不让张家姐姐搬出去,所以张立夫妇带着牡丹仍然住在跨所。李氏见到牡丹,说道:“女儿,如今员外救了官太太过来,妈妈一个人实在张罗不过来。别人都不敢上前,女儿你敢去吗?你要是敢去,妈妈就带你过去,咱们娘儿俩也好有个替换。你要是不愿意,那就算了。”牡丹说:“母亲,这有什么不敢的,孩儿愿意去。”李氏高兴地说:“还是女儿大方。你把头发抿一抿,把大褂子罩上。我在这里煮茶,你等会儿端过去。”牡丹果然把头发整理得整整齐齐,换好衣服,系上裙子。
不一会儿,李氏把茶煮好了,用茶盘端过来递给牡丹。只见牡丹把头发抿得油光水滑,衬得脸蛋红扑扑白嫩嫩的,穿着一件翠绿的衣衫,系着一条青黑色的裙子,整个人娇娇娜娜,袅袅婷婷,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虽然只是布裙荆钗,却比那些满身珠光宝气的人还要美丽动人。李氏看了,笑得合不拢嘴,眉开眼笑地跟着牡丹出了角门。众妇女见了,都小声议论起来,交头接耳。这个说:“大妗子,你看哟,张奶奶又在显摆她闺女呢。”那个说:“二娘儿,你听着,看她见了官太太能说些什么,咱们也能学些见识。”
说话间,李氏上前把帘子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