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晨曦穿透薄雾,洒落在太医院那朱红的宫墙上,折射出威严而庄重的光芒。胡秋水身着崭新的医士服饰,步伐矫健而又带着一丝忐忑,踏入了这承载着无数医者梦想与使命的地方。
太医院的庭院中,一众新入职的医士整齐排列,神色各异,有紧张不安的,有满怀期待的,也有故作镇定的。胡秋水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
不多时,一位身着华丽官服、气质不凡的老者在几名太医的簇拥下缓缓走来。众人心中一凛,知晓此人便是太医院的院判大人。院判大人目光如炬,扫视一圈后,清了清嗓子,开始训话。
“诸位,今日你们能踏入太医院,皆是历经层层选拔,足见你们在医术上有一定的造诣。但太医院不同于民间医馆,这里肩负着为皇家、为朝廷重臣诊疗的重任,容不得半点马虎。”院判大人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字字句句都仿佛重锤敲击在众人的心头。
“太医院的规矩繁多且严格。从药材的采购、炮制,到病症的诊断、治疗,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规定。任何违反规矩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惩处。”院判大人目光冷峻,“在这里,你们不仅要医术精湛,更要严守宫廷礼仪,谨言慎行。稍有不慎,便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胡秋水心中暗自警醒,深知太医院的规矩严苛,稍有差池便会万劫不复。院判大人继续说道:“接下来,我将为你们分配任务。你们将跟随资深太医学习,尽快熟悉太医院的流程和规矩。”
随后,院判大人开始宣读分配名单。“胡秋水,你被分配给杨林杨老太医,做他的副手。杨林太医医术精湛,经验丰富,你要虚心向他学习。”
胡秋水心中一喜,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学生胡秋水,定当谨遵院判大人教诲,虚心向杨太医学习。”
训话结束后,胡秋水在一名小太监的引领下,前往杨林太医的诊室。一路上,小太监滔滔不绝地向他介绍着太医院的布局和各个科室的职能。胡秋水一边认真聆听,一边暗暗记下。
来到诊室,只见一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在翻阅医案。胡秋水知道,这位便是杨林太医。他上前恭敬地行礼:“杨太医,学生胡秋水前来报到。”
杨林太医抬起头,目光在胡秋水身上打量一番,微微点头:“嗯,来了就好。跟我进来吧。”
杨林太医的诊室布置简洁而典雅,一侧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医书典籍,另一侧则摆放着各种诊疗器具。房间的角落里,摆放着几盆草药,散发着淡淡的药香。
“太医院的工作可不轻松,”杨林太医一边整理着医案,一边说道,“我们不仅要为病患准确诊断、精心治疗,还要详细记录每一个病例,以备日后查阅。”
胡秋水连忙点头:“学生明白,定会全力以赴。”
“跟我讲讲你之前的从医经历吧。”杨林太医坐下来,目光温和地看着胡秋水。
胡秋水便将自己在济世药堂的经历,从如何诊治普通百姓的病症,到处理一些疑难杂症,以及自己对中医的理解和感悟,一五一十地讲述给杨林太医听。
杨林太医听完,赞许地点点头:“不错,看来你在民间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太医院面对的病患身份特殊,病症也往往更为复杂,你要做好准备。”
这时,一名小太监领着一位面色苍白的宫女走了进来。杨林太医立刻起身,迎上前去。胡秋水也赶忙跟在后面,仔细观察着。
“这位宫女近日身体不适,时常感到头晕目眩,食欲不振。”小太监说道。
杨林太医先是仔细观察宫女的面色、舌苔,接着为她把脉。胡秋水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心中默默思索着病症。
“你觉得这是什么病症?”杨林太医突然转头问胡秋水。
胡秋水微微一愣,随即答道:“回禀太医,依学生看,这位宫女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象虚弱,应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
杨林太医点点头:“说得不错,但还不够全面。你看她的眼神略显呆滞,神情倦怠,除了脾胃虚弱,还有肝郁气滞之象。”
说着,杨林太医提笔开方:“应以健脾益胃、疏肝理气、养血安神之法。用四君子汤合逍遥散加减,再加些酸枣仁、远志以安神。”
胡秋水在一旁认真记录下来,心中对杨林太医的医术佩服不已,即使身为现代医学博士的他,也不能小瞧古人的智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胡秋水便跟着杨林太医忙碌起来。每天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