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早来到太医院,打扫诊室,整理医案,准备好诊疗器具。然后,跟随杨林太医一同为病患诊治。
有一次,一位朝中大臣因突发高热、咳嗽不止被送来太医院。杨林太医和胡秋水赶忙前去诊断。经过一番望闻问切,杨林太医眉头紧皱,一时难以确诊。
胡秋水仔细回忆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以往的经验,突然想到一种较为罕见的病症。他犹豫了一下,说道:“杨太医,学生有个想法。这位大人的症状,会不会是温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杨林太医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陷入沉思。片刻后,他说道:“你说得有道理,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
经过进一步的诊断和分析,他们确定这位大臣患的正是一种特殊的温病。在胡秋水的建议下,杨林太医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以清热解毒、滋阴润燥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大臣的病情逐渐好转。
这件事让杨林太医对胡秋水刮目相看。“你这小子,不错!有想法,也有胆量。”杨林太医笑着说道,“太医院需要的就是你这样敢于创新、又有扎实医术的人。”
胡秋水谦虚地说道:“这都多亏了杨太医的教导,学生只是运气好,想到了而已。”
除了诊治病患,胡秋水还利用闲暇时间,在太医院的藏书阁中查阅医书。藏书阁中收藏着无数珍贵的医书典籍,许多都是世间罕见的孤本。胡秋水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在这个过程中,胡秋水也结识了一些其他太医和医士。他们有的医术精湛,有的擅长药理研究,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探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这让胡秋水受益匪浅,医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然而,太医院并非一片净土。在这个充满权力斗争和利益纷争的地方,胡秋水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一些风波之中。
有一天,一位张太医找到胡秋水,悄悄对他说:“胡医士,我看你很有前途。只要你跟着我,我保证你在太医院能够平步青云。”
胡秋水心中明白,这是在拉拢自己。他委婉地拒绝道:“多谢大人美意,学生只想专心钻研医术,为病患治病。”
那位张太医脸色一沉,冷哼一声:“哼,不识抬举!”
胡秋水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但他没想到,微不足道的几句对话会为往后的日子埋下了深深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