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却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他一个箭步跨到众人面前,大声喊道:“大伙先冷静冷静!听我说,这病就是普通的风寒,没大家想得那么可怕。只要做好隔离防护,根本不会大面积传染。我把他们安置在这空地,离村子有一段距离,平日里我进出都会用石灰水仔细洗手消毒,绝不可能把病带出去。咱要是把他们赶走,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咱村向来热情好客,怎能干这种事!” 他说得口干舌燥,眼神却诚恳又坚定,直直地看向众人。村民们听着,面面相觑,吵闹声渐渐弱了下去,紧张的局面好歹稳住了。说到瘟疫防治知识,胡秋水更是打开了话匣子:“大伙有所不知,瘟疫传播,大多靠飞沫和接触。就像现在这风寒疫病,病人咳嗽、打喷嚏喷出的飞沫里裹挟着能得病的东西,旁人要是不小心吸入,就容易染病。所以啊,咱们得把病人单独安置,别近距离接触。还有,凡是接触过病人的物件,都要用开水煮上半晌,或者拿烈酒反复擦拭,消了毒才能再用。这石灰水洗手更是关键,能把手上沾的病统统杀掉,大伙可千万得记住咯!” 村民们听着这些新奇又有理有据的说法,虽仍有些疑虑,但也不再执意驱赶。
接下来的日子,胡秋水把全部心思都放在照料外乡人上头。天还没亮透,他就轻手轻脚起身,先去查看病人的状况。他准备了一个简陋的本子,仔细记录着李老汉和李达的热烧变化、咳嗽频率、痰液状态等症状。山间野地成了他最常出没的地方,为了寻觅更多对症的草药,他顶着烈日,在草丛里翻找,在灌木丛中穿梭,汗水浸湿了后背也浑然不觉。为了给病人补充营养,胡秋水把家里为数不多的鸡蛋也贡献了出来,煮成细腻的蛋花汤,一勺勺喂给虚弱的病人。小樱桃看着胡秋水日益憔悴,眼眶泛红,主动过来帮忙。她心灵手巧,帮忙熬药、煮粥,动作娴熟又利落。还把自己攒了许久的一点柔软布料拿出来,裁剪缝制成干净的手帕,递给病人,方便他们擦拭汗水与痰液。
李老汉的病情反复无常,像捉摸不定的暴风雨。有时白天看着精神稍好,能勉强咽下几口粥,可到了夜里,突然就发起高烧,整个人陷入昏迷。胡秋水守在床边,半步不敢离开,用湿布一次次蘸着凉水,轻轻擦拭李老汉滚烫的身体,口中还喃喃低语:“李大爷,您撑住,病魔看着吓人,其实没那么厉害,您一定能挺过去的。” 李达的身体则如春日抽芽的柳枝,慢慢有了起色,能靠着草堆坐起来,和大家说上几句简单的话,眼中也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外乡人彻底康复那天,阳光似乎都格外明媚。为首的中年汉子一脸郑重,从怀里掏出一块温润的玉佩,递到胡秋水面前:“小哥,我们实在没啥值钱物件,这块家传玉佩,你收下。别看它不起眼,日后要是遇上难处,拿着它去城里找我们,只要力所能及,绝不含糊。” 胡秋水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这事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村子每个角落。村民们聚在村口闲聊时,总会竖起大拇指夸赞:“胡秋水这孩子,心善又有担当,咱村能有他,真是大伙的福气。” 先前那些叫嚷着要赶走外乡人的村民,想起当时的冲动,不禁脸上火辣辣的,打心底里佩服起胡秋水的大义。
胡秋水的家人更是满脸骄傲,母亲走到哪儿都忍不住念叨:“我家秋水从小就心软,见不得别人受苦,这次也多亏了大伙信他,没闹出乱子。” 父亲也重重拍着胡秋水的肩 膀说:“儿啊,你做得对,做人就得有这份良心。” 经此一事,胡秋水在村里威望愈发高涨,孩子们看他的眼神满是崇拜与向往,大人们也乐意听他分享新奇想法,他在明朝乡村的生活,因这份善意与担当,翻开了更温情动人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