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得快,也是身子骨硬朗。” 汉子把鸡蛋往桌上一放:“些许心意,莫嫌弃,往后有啥难处,尽管招呼俺。”
又过了些时日,那位失眠的女子差丫鬟送来一幅精美的刺绣,附带书信一封,信上说喝了药,睡眠渐佳,心悸之症也少了,特表感谢。这些回馈,让药堂众人愈发觉得付出值得,名声也越传越远。
胡秋水瞅准时机,加快了县城分店的筹备。他带着胡斐、小川子等人,频繁穿梭在县城大街小巷,采买物件、招揽人手。一日,在集市上,碰到几个地痞无赖,见他们外地人模样,便想讹诈。为首的无赖晃着膀子:“哟,这新开的药堂,看着挺阔绰,在这儿摆摊,交保护费了没?”
胡秋水不卑不亢:“我们奉公守法做生意,没听说要交什么保护费,还望各位行个方便。” 无赖恼羞成怒,伸手就想推搡,胡斐眼疾手快,侧身一挡,顺势扣住无赖手腕:“光天化日,竟敢行凶!” 无赖疼得哇哇叫,旁人见势,纷纷指责,无赖们灰溜溜跑了。经此一事,药堂众人在县城也立起了不惧强横的名声。
分店开张那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城里的达官显贵、平头百姓都来凑个热闹。胡秋水身着崭新的锦袍,站在门口拱手迎客:“各位宾朋,今日济世药堂分店开张,承蒙厚爱,往后定当竭诚服务,悬壶济世!” 店内,问诊的郎中、抓药的伙计忙得不可开交,炮制区展示的新奇炮制术更是引得众人围观赞叹。
有位老学究模样的人,拿着新开的药方,对身旁人说:“这济世药堂,药材地道,方子也精妙,难得的良心药堂。” 一位贵妇也附和:“听闻他们对穷人还有义诊帮扶,真是积德行善。” 一时间,赞誉之声此起彼伏。
胡秋水望着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感慨。从最初的小小药柜,到如今的分店开张,一路艰辛,却也收获满满。伙伴们在身旁笑语不断,他知道,只要大伙继续精研岐黄之术,秉持初心,这济世药堂定能在大明的土地上,绽放更璀璨的光芒,为万千百姓的安康福祉保驾护航,书写一段段妙手仁心的传奇佳话。
分店运营起来后,胡秋水并未松懈,反而更为忙碌。他深知,要在县城站稳脚跟,还得不断提升药堂水平。于是,他时常邀请各地名医来药堂交流讲学。
一日,听闻有位江南的名医学成归来,路过此地,胡秋水亲自上门拜访,诚意十足地邀请:“先生医术精湛,若能移步敝堂,分享一二心得,必是我等荣幸,也能让本地医者开阔眼界。” 名医被他的热忱打动,欣然应允。
讲学那日,药堂里挤满了人,从本地郎中到学徒,都翘首以盼。名医先是讲起江南一带的时疫防治:“去岁,江南湿气过重,疫病滋生,我等以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湿之药,配伍连翘、银花清热解毒,收效颇丰……” 众人听得入神,不时有人发问,名医一一解答,气氛热烈。
胡斐更是抓住机会,在讲学结束后,单独向名医请教疑难病症的用药配伍。名医见他态度恳切,便倾囊相授:“你问这中风偏瘫之症,地龙、水蛭可逐瘀通络,再佐以黄芪补气行血,能助药力周流全身……” 胡斐如获至宝,回去后反复琢磨,笔记记了厚厚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