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的百姓也围过来凑热闹,对着钱富仁指指点点,没有一个人上前帮扶。
消息很快传到了胡秋水耳朵里,他正在药堂后屋整理药材,听闻此事,脸色一变,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匆匆赶到门口。一见钱富仁那凄惨模样,他二话不说,快步上前,蹲下身子查看伤势。
“别乱动,你这腿怕是折了。” 胡秋水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扶起钱富仁,转头看向还在嗑瓜子的学徒们,眉头紧皱,厉声训斥道:“身为医者,怎能如此冷漠!医者要有怜悯之心,不论贫富贵贱,善恶是非,病患就在眼前,怎能袖手旁观?咱们这行讲究的是医德医风,救死扶伤是本分,什么时候能挑挑拣拣了?还不快过来帮忙!”
学徒们被训得面红耳赤,赶忙扔掉手里的瓜子,跑过来搭把手,七手八脚地把钱富仁抬进药堂。胡秋水迅速拿来夹板、药堂自制的绑带,手法娴熟地为钱富仁固定断腿,又配了些止痛化瘀的药,让学徒拿去煎制。
钱富仁躺在病床上,望着忙前忙后的胡秋水,眼神复杂,有感激,更多的却是羞愧。他嗫嚅着嘴唇,半晌才挤出一句:“胡掌柜,我…… 我以前对不住你,还使那些下三滥手段……”
胡秋水摆了摆手,神色平静:“过去的事就莫再提了,先把伤养好。人这一辈子,谁还没走过弯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钱富仁听了这话,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原以为,我这般落魄,你会看我笑话,任我自生自灭…… 没想到……”
胡秋水轻轻叹了口气:“咱开药堂,为的是治病救人,不是争强斗狠。同行之间,本该相互扶持,共同造福百姓,只可惜,你之前走错了路。不过,这伤筋动骨一百天,往后的日子,你也该好好琢磨琢磨了。”
在胡秋水的悉心照料下,钱富仁的腿伤渐渐有了起色。这段日子里,他见识了济世药堂里学徒们对病人的耐心细致,看到胡秋水亲自为穷苦百姓义诊,分文不取,还送药上门,心中越发懊悔自己从前的行径。
“胡掌柜,我在这躺了些时日,越看越觉得自己从前简直不是人。” 钱富仁靠在床上,神色黯然,“我想重新做人,可又不知该从何做起,您能不能给指条路?”
胡秋水沉思片刻,说道:“你若真心悔改,等腿伤好了,不妨先去学学药材,药材这行,水很深,唯有懂行,才能不被那些黑心贩子坑骗,也才能给百姓用上真药、好药。再者,做生意讲究诚信为本,莫再重蹈覆辙。”
钱富仁连连点头:“我记下了,胡掌柜,您的大恩大德,我这辈子都忘不了,若有机会,定当报答。”
日子一天天过去,钱富仁能下地走路了。他没有立刻离开济世药堂,而是留在这儿帮忙做些杂活,从扫地、煎药开始,一点点熟悉药堂的运作。他发现,这里的每一味药材都有严格的采购标准,每一个药方都经过深思熟虑,与自己从前的敷衍了事截然不同。
济世药堂的药友们一开始还对钱富仁心存芥蒂,见他踏实做事,态度诚恳,渐渐也接受了他。一位老药友拍着钱富仁的肩膀说:“钱老板,以前的事就翻篇儿了,往后好好做人,大伙不会为难你。”
钱富仁感动得热泪盈眶,向众人发誓,一定会改过自新。而胡秋水呢,也时常在一旁提点他,分享看病问诊的经验。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咱药堂的规矩,你牢记在心。” 胡秋水语重心长地说道。
随着时间推移,钱富仁成长不少,他决定离开济世药堂,去外头历练一番,把真正的好医术、好医德带回县城。离别那天,他对着胡秋水深深一揖:“胡掌柜,多谢您再造之恩,我走了,等我回来,定要为这一方百姓做些实事。”
胡秋水微笑着点头:“好,一路顺风,盼你早日归来。”
钱富仁背着行囊,踏上了未知的路途。偶尔,他也会写信回县城,向胡秋水汇报自己的近况,字里行间满是对新生活的热忱与期待。
济世药堂依旧热闹非凡,药友卡的福利越来越多,合作的店铺遍布大街小巷。胡秋水继续带着学徒们,用良心与医术守护着百姓的安康,而钱富仁的故事,也成了县城里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激励着更多人秉持正道,在这烟火人间,书写属于自己的良心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