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方代表的权威和正统地位。于是,他迈着傲慢的步伐,带着轻蔑的眼神,在人群中冷眼看着这一切。
然而,随着他不断深入了解,眼前所呈现出的一幕幕景象却逐渐打破了他原有的认知。那些看似简陋实则精巧无比的天文仪器,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其功能之强大甚至超出了他的想象;那些别出心裁的观测方法更是令他大开眼界,原来探索星空竟还有如此多新奇的途径;尤其是当他看到那些通过新历法推算出来的数据竟然准确无误时,心中的震惊简直难以言表。
更让徐监正内心惶惶难安的是,那些本应安分守己、遵循传统的钦天监年轻官员们,竟然也纷纷投身于这场激烈的研讨当中。
这些年轻人被新历法那令人惊叹的精准度以及无可比拟的实用性深深吸引,犹如发现新大陆一般,开始对钦天监一直以来沿袭多年的旧历法产生了强烈的怀疑与动摇。
“这……这怎么可能?绝对不可能啊!”徐监正面如死灰般惨白,眼睁睁地望着自己费尽心血精心构建起来的坚固阵营,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正在一点点地分崩离析,心中满是难以置信的震惊与绝望。
此时,朱标稳稳地站立在一处地势较高之处,将眼前发生的这一幕幕情景全都清晰无误地纳入眼中。而正当他饶有兴致地观察之时,忽然瞧见徐监正脚步蹒跚、踉踉跄跄地朝着自己所在的方向缓缓走来,口中还不停地低声嘟囔着一些让人难以听清的话语。
见此情形,朱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饱含深意且耐人寻味的微笑,然后主动迈步向前迎接过去,并以一种不紧不慢的语调开口说道:“徐监正,不知对于这崭新的历法,您究竟作何感想呢......\"
朱标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时机的到来。当那场引起轩然大波的研讨会圆满结束后,他果断决定借此巨大的声势,精心安排了一场盛宴,地点就定在了美轮美奂的御花园。此次宴会,他特别邀请了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朝中众多位高权重的大臣们前来参加。
夜幕降临,繁星闪烁,宛如璀璨的宝石镶嵌在天幕之上。微弱而柔和的星光,恰到好处地映照出朱标那坚毅且充满自信的面庞。只见他身姿挺拔地站起身来,手中高举着一杯美酒,稳步走向朱元璋所在之处,然后恭敬地躬身行礼,紧接着以洪亮而坚定的声音说道:“父皇,儿臣认为这全新的历法意义非凡,它不仅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时节把握,更是与我们大明王朝的国运紧密相连!一套精确无误的历法,可以使得天下百姓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同时也能够确保国家长久稳定地繁荣昌盛下去!”
朱元璋听闻此言,微微放下手中的酒杯,那双饱经沧桑却依旧锐利无比的眼眸凝视着朱标,随后缓缓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道:“标儿啊,你的这番心意,朕自然是心知肚明。然而,想要顺利推行这一新法,恐怕将会面临诸多艰难险阻和重重阻碍啊。”
对此局面早有预料并做好充分应对之策的朱标,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从袖袍之中取出一份早已拟写好的奏折,恭恭敬敬地呈递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接过这份奏折之后,仔细阅读起来。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脸上原本严肃凝重的神情逐渐变得舒展愉悦,最终不禁喜笑颜开。于是,他当场便下令召集满朝的文武官员,前往庄严肃穆的奉天殿商议要事。
待到众人齐聚奉天殿之时,朱元璋端坐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用他那威严赫赫的声音开口说道:“诸位爱卿,今日太子所呈上来的这套新历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大家都畅所欲言,谈谈各自对于此事的见解和看法吧。”他的话音刚落,整个奉天殿内顿时陷入一片沉寂,但很快又被此起彼伏的议论声所打破……
只见那李户部侍郎身形微微前倾,双手抱拳,恭恭敬敬地向龙椅之上的皇帝行了一礼后,朗声道:“启奏陛下,如今我国库之中银两匮乏,空空如也。且近年来战事不断,烽火连天,致使黎民百姓生活艰难,苦不堪言呐。而这新历法的推行所需耗费的资金数额庞大,微臣认为应当暂缓施行此等举措,如此方才是当前最为妥当之策啊。”
听闻李户部侍郎这番言论,立于一旁的朱标眉头微皱,他那双原本就炯炯有神的眼睛此刻更是闪烁着锐利的光芒,直直地盯着李户部侍郎,义正辞严地反驳道:“李大人,您这话可就有所偏颇了!正所谓开源节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此乃治理国家的根本之道。大力推广这新历法,或许在短时间内确实需要一定的投入,然而从长远角度考虑,它必定能够显着提高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