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武侠修真 > 乾心论道 > 第三十二章 逢故友茅庐一言志(2)

第三十二章 逢故友茅庐一言志(2)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生活的橄榄枝 乾心论道 追风楼 综武:大离逍遥王,群魔震惊 退休魔药教授转职养花 盗中盗,计中计 综影视:一线生机 无名之剑客 骤变风云情 废材修仙 十年风雨刃含霜 守襄樊 吴长彦:武学海洋中的孤舟 莲花楼之我有房车系统 超级医武系统 惊城剑雪 江湖有酒名为愁 逆麟行 玄屠 星辰重启

且不提那太守孔蘩露又遭“名士”羞辱,如何愤恨。

单说陈仲三人,回到朝庙对面的茅草屋中。

董志张解下腰间玉佩,赠与苏元明做个见面礼。

陈仲令苏元明道谢之后,打发他自去院中练习棍法。

“子正公,蓬莱君桓志将在新昌召集论道法会,我蓬莱道洲诸多高修名士,都将与会,我此来便是邀你同往!”

董志张与陈仲坐下之后,迫不及待说起了来意。

“我原本想着,公与我皆未破境,或许法会上能有所得,却没想到,子正公已是得了天命,可喜可贺呀!”

陈仲也自唏嘘。

道出自己回乡的本意,谁料原本自忖道业将终之时,却能有如此缘法。

董志张听了此中种种,也是感慨万千。

他可谓是感同身受了。

陈仲从青壮年时,便受困关碍,几十年苦苦琢磨,一直到身体衰朽,明显感受到力不从心,最后不得不选择向命运妥协,打算寻一名传人,将自己求道不得的遗憾,寄托在后人身上。

这段经历中,最最不堪令人回味的,便是心态的变化,从一往无前到无可奈何。

若是旁人,陈仲不可能与之细说,甚至提都不会提。

但董志张不同,他就算比陈仲小了三十岁,如今也五十开外的年纪了,再继续蹉跎下去,十年时间转眼即逝,他又没有陈仲锁精禁漏的功果,一身修为只会更快、更早散去,故而此间种种滋味,他都已经深有体会。

“不足道,当真不足道!”

董志张慨叹连连,既是自怜,也是替陈仲高兴。

“不过,子正公此番动念,收得佳徒,也可谓桑榆之得!”

院子里,苏元明耍棍,早就不知不觉入得了定静。

定静,不是非要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才能寻得的。

似苏元明舞棍,心无旁骛,最终自然得静,在修行中便属于动功。

对于绝大多数修士而言,动功难成、静功易得。

董志张看出了苏元明轻松得静,立时便知晓,这壮硕少年果然不凡,怪不得能入陈仲之眼。

陈仲听了,却是摆手笑道:“子鸣你走眼了,我这徒儿虽则能得动功,于静功上却是苦手,若说可观之处,也就是他葆有赤子之心,待母至孝。”

董志张难以置信。

世上还有难的会,简单的反而不行的?

片刻后,苏元明一套棍法耍完,自然而然出了定静,看时间尚早,未到晚课的时候,便向陈仲禀告一声,说回家取些猎物,顺便请那李大叔过来,商量建造事宜。

陈仲让他去了,草庐这边只有蔬菜,原本是陈仲气血衰朽,为了给身体减轻负担,不再吃肉,如今突破感应,便无需顾忌许多,正要肉食招待客人。

陈仲心中暗道:“董子鸣为五行论所误,我且点他一点。”

感应这一关具体是怎么回事,陈仲固然不能说,但也不是什么都说不得。

“子鸣,以你之见,我辈修行当以何者为先?”

陈仲微一沉吟,首先发问。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每一个修行之人,都会思考,也会在互相交流中谈论的问题。

而且,当两名修士交谈时,一方抛出了这个问题,往往就意味着,接下来将会是很正式的论道了。

董志张当即挺腰,跪坐姿态一丝不苟。

他很清楚,这是陈仲在突破了感应之后,主动向他传授经验与感悟!

这可是一位感应大修,面对面、一对一的传授!

多少修行人,做梦都想要得到这样的机会!

恭恭敬敬向陈仲肃拜行礼。

董志张方才认真回答道:“我以为,修行当以天命为先。《白虎通》有言太素始质,然后判清浊、对阴阳,天乃镇、地乃易,精乃曜布、物乃施生,人居其中,修五行之德运,曳天命而仰从,庶几可近道也哉!”

这是老生常谈了。

前汉时,上古修士伏生出世,飞升前,在炎州道伏华山九澧峰,讲授五行之道。

当时世人经过了近古的千年大乱,久已没有人能够修成仙道。

于是伏生传授的五行之道,一下子就获得了所有修士的极大重视。

几乎各家各派,都希望能够将自己传承的法门,与五行之道相融相合,从而得证仙果。

最终,经过两汉数百年的钻研,五行之道与儒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半日宗师开局我靠金古黄马混高武 贫道法号唐三葬 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