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残留的原典被融合为《五行白虎通》,可说是当世集大成之作,被所有修士都寄予厚望。
《五行白虎通》从天地开辟之前,解释到了国家、个人的一切礼仪制度、生活准则,而且表面看起来确实可以自圆其说。
但时至今日,数百年过去,仍旧没有任何一名修士,凭借《五行白虎通》重开仙道。
可以说,当下哪怕是再相信五行论的修士,也开始对《五行白虎通》将信将疑了。
然而,《五行白虎通》毕竟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而其它的,质疑它的种种观点,则难免显得散乱不成体系。
哪怕是后汉时,大修士张德平以数算之法,明确得出——诸天星辰绕地而行,各种天象变化,都是因为星辰运行轨迹而有规律出现的,并非是因为天命与人世感应,向人们揭露祥瑞、灾厄的结论。
却也仍旧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推倒《五行白虎通》。
说白了,就是直到现在,也没有出现一种公认的,可以替代《五行白虎通》的修行法门。
所以,哪怕再有怀疑,董志张这些修士,在论道时,往往也仍旧以《五行白虎通》做为自己的观点基础。
陈仲当然也没有能力拿出一套完整的法门,来替代《五行白虎通》。
故而,并不与董志张争执。
“天命或在,然我辈之于天地,亦不贵于草芥、不贱于尘埃,止一刍狗耳。故曰,天命于我非可制、顺者也。”
陈仲不疾不徐,娓娓而言。
“我尝游于长州道,与嵇叔夜访竹,闻‘人无志,非人也’之论,深以为然,人之为人而非草木者,岂非有无志气之别也欤?人而有志,乃知聆大音、修细行、求天道,故曰,修行之先,或在立志。”
董志张显然没想到陈仲论道,不讲天地由来这些事关根本的大道理,居然一下子收缩到了“立志”这样的个人小事上来。
立志。
凡是秉承儒家学问的士人,谁不是在启蒙的时候,就被教导要立志了呢?
陈仲的说法,简直比老调重弹还要老。
但是,陈仲做为突破了感应的大修士,特意郑重其事地讲“立志”。
其中没有深意?
真要这么想,董志张就是个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