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借口、由头,谁知他是真的在图谋大成法门。
方广在殿外不屑摇头,心中也自感到啼笑皆非,他当初是怎么看上桓志,还想着投到桓志麾下的?
如今的桓志,与当初那坚定推行新政,欲要“一道德”,以新法来使蓬莱安定、繁荣的那个雄才大略之君,实在是差之万倍!
大成法门?
方广在昌宫苑静候了三天,也听闻了檀德台论道法会之后,陈仲在淯水之畔的讲道内容。
毕竟当日听讲者中,还有几名高获、杨凤的弟子,那些人回返之后,按捺不住炫耀之心,即便他们自己或许还很难将淯水畔王承先所问,陈仲所讲的诸般道理领悟透彻,却不妨碍他们将原话透露出来。
方广此时无比地赞同陈仲观点,修行法门从来不是关键,哪一家哪一脉的修行法门,不是出自上古三书,不是在上古时有着仙真成就的?
只不过后来传承中断,世人无法再证而已。
中古、近古,先师、大贤们将零散的法门重新考证整理。
无法修成,那是后人本领不济。
凭什么责怪前人没有把路完完全全铺到后人脚下呢?
方广自己,又有什么传承?
他还不是各家各派,这里吸收,那里借鉴,最后独辟蹊径,成就了感应!
桓志竟然将希望全都寄托在所谓的“大成法门”上。
何其可笑!
殿中。
郭况当然知道桓志其实拿丁夏毫无办法。
丁夏背后是武次郡丁氏一族,且武次王氏与丁氏的关系也颇为和谐,如今丁夏的声望,更是隐隐要成为继襄公矩之后的蓬莱第一人。
陈仲毕竟闲云野鹤,从不插手权势之争,故而虽然人人皆知陈仲斗法之能堪称当世第一,但除去极少部分眼中只有大道的修士,余下之人顶多佩服,却不会实质性地围拢到陈仲身边去。
桓志说什么要拿丁夏是问,真就只能是说说而已。
这种话传扬出去,除了损害桓志做为君主的威望,根本不会有更多用处。
郭况急智之下,忙对桓志道:“主公勿忧,舍纳兰已奉命前去阻拦。”
桓志此前认为,舍纳兰要倚靠桓志来传播舍家学问,桓志的命令他必须不折不扣执行。
故而在丁夏之后,就派出了舍纳兰,要他趁着丁夏多少消耗一些陈仲法力,再行出手,以提高成功率。
只是没想到丁夏被陈仲一通说教,竟是也和方广一样,没有动手,直接放行。
若非如此,桓志也不至于气成这样。
听到郭况说其舍纳兰。
桓志更不放心了:“舍氏一人,未必是那老贼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