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武侠修真 > 乾心论道 > 第一百六十五章 群小杂谋诸葛前盟(5)

第一百六十五章 群小杂谋诸葛前盟(5)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生活的橄榄枝 乾心论道 追风楼 综武:大离逍遥王,群魔震惊 退休魔药教授转职养花 盗中盗,计中计 综影视:一线生机 无名之剑客 骤变风云情 废材修仙 十年风雨刃含霜 守襄樊 吴长彦:武学海洋中的孤舟 莲花楼之我有房车系统 超级医武系统 惊城剑雪 江湖有酒名为愁 逆麟行 玄屠 星辰重启

陈仲于深静中同五蛟王交流,看似几多曲折,实则不过是双方心念电转,顷刻间之事罢了。

船舱中,张机因亲自得见诸气而引发的兴奋,都未完全消退。

“素问遗篇有‘气交之变’,扁鹊医经有‘脉若气交’,此前始终难解其意,如今看来,与子正先生这‘诸气抟炼’极为相似。”

张机在短时间内已经产生了数不清的新想法,向船东借了一张几案,趴下奋笔疾书。

医家自扁鹊开始,彻底形成了诊断病症的一套方法,被称为四诊法,也就是四种各有偏重的诊断方法联合运用——望闻问切。

按照医家记载,扁鹊本身是一位境界极高的大修士,能够见人所不能见,故而诊断如神,无有不应。

但两汉以来,医家中愈发缺少修士,再加上医家经书中多有记录药方、诊籍的习惯,凡俗中人看过,也能按方抓药,即便无法完全准确地辨认病症,可只要能够蒙对几次,也都足以自称医生。

如此一来,医家典籍中那些凡俗之人做不到的事情,逐渐被忽略。

即便后汉人口繁茂,凡俗对医生的需求大增,使得医家重新恢复了一些生机,但这个时候的医家传人即便修行,也只能像陈仲出身的陈氏,张机和他师父张伯祖出身的张氏那样,选择儒家法门入道。

以儒家法门入道,即便读了扁鹊所留医经,却也完全无法感悟什么叫做“气交”。

儒家法门首重培育自身志气,也便是浩然之气,对自身的其余诸气抟炼都是一概无视的,更别说去感知他人诸气了。

这样的医家传人使用四诊法,望只能望到病患面色、舌象、体态等外在表征,闻只能闻到病患体味、听到腹音,等等等等。

扁鹊医经中所说的“望见五气”、“切脉辨气”之类,都成了无法理解,无法运用的传说故事。

现在,张机终于可以领悟了!

随着张机伏案不起,周围众人便也知趣散开。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

张机忽然停笔,他定下的每日傍晚,复诊尚未痊愈的病患的时间到了。

恰好,他脑海中的想法也记录的差不多了,不怕再有忘掉的。

起身提着他的小木匣,张机轻手轻脚离开。

他是见陈仲似乎仍在定中,担心惊扰了陈仲的修行。

然而张机离开。

陈仲便睁开了眼睛。

查看案上张机留下的记录。

其中最后一句,最是惹人注目。

“修士寡而凡俗众,辨气难而辨证易。”

陈仲很欣慰。

张机果然没有因为见到了人身诸气,就舍弃他的医家之道。

想要俱有“辨气”之能,成为修士就是前提。

但天下间的修士才有多少,更何况,成为了修士的,又能有几个人不以自身求道、自身逍遥为追求?

给凡俗之人诊病,了不起了也就是大修士一时游戏之举。

就说扁鹊之后,能够“辨气”的修士难倒只有一个陈仲?

那是绝不可能的。

但医家辨气诊病的方法直接失传。

这世上没有几个追求自身逍遥的修士,喜欢多管闲事的。

最喜欢“管闲事”的儒家、墨家、法家,也都是因为其自身修行法门与志向,同世间凡俗之间的联系紧密,才有“治理世间”的现象。

即便如此,儒家一脉也是经常出现“隐士”的,凡俗纷扰,根本不萦于心。

寄希望于医家传人们,都有了辨气之能,可以领悟真正的“上古天真之道”之后,还继续一心一意为凡俗诊病?

那简直是异想天开。

张机能明白医治凡俗疾病还是需要依靠凡俗,诊断凡俗疾病的关键不在于发展辨气,而在于发展凡俗之人能够掌握的“辨证”之法,非常好。

张机在记下这一句之前,记下的则是“诊病之始,五决为纪”。

这是近古一位医家的论述,流传不算太广,恰好陈氏便有收藏,陈仲少年时也是读过的。

那位医家以五脏为人身枢要,此外皆是枝叶,任何病症只要抓住了五脏病因,都能轻松治好。

这一论点在实际诊治中效果不佳,陈氏也只是收藏其着作,没有给与太多重视。

但以陈仲当下的一点小发现来看,或许真的有道理!

另外,张机将这句话单列出来,显然也有他自己独特的发现。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半日宗师开局我靠金古黄马混高武 贫道法号唐三葬 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