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高的隧道,并不能代表这座陵寝的真正宏伟。
郑又玄一步一步,拾阶而下,从隧道处来至这座陵寝的底部,足足踏过了九百九十九级石阶!
从这里,仰望恍如银河流淌的穹顶,其高,已不可测!
以凡俗之力,绝无挖出如此深坑的可能性。
更何况,这座墓,还是修建在仙门山中,穿过长长的隧道,此处穹顶之上,说不定已经是某座山峰!
这根本就不是两汉以后,凡俗间修建陵墓,从地面向下掘出墓坑,最后再回填,堆垒出坟丘的建筑方式。
眼下这座陵墓,山峰就是它的坟丘。
如此气魄,如此宏伟之工,也只有那些曾经掌握伟力的真正大修士,才能做到。
一左一右。
两座阙。
四方形,基底较宽大,越向高处越收窄,到了上部大约三分之一处,便又因为建有望楼、飞檐而重新扩展、宽大。
望楼之上,还有重新缩窄加盖的一层庑楼,最后是四四方方延伸而外,将整个建筑都盖住的庑顶。
它们就这样高高耸立在郑又玄的面前。
阙是中古时用来豢养玄鸟的建筑。
玄鸟作为上古妖族大能留下的后裔,因为不曾像丘涂狸族一般,能够稳定地开启智识,又拥有着非同凡俗的强大力量,很快就沦为了中古大修士们的坐骑、宠物。
高高耸立的阙,既能豢养玄鸟,又能及早对外来的入侵行为发出警讯,于是很快就流行开来,成了中古各国争相修筑的“城防工事”。
至两汉间,玄鸟早已灭绝,阙的防御能力也被更具实用性的“马面”台和角楼所取代。
郑又玄所见过的阙,都是和他师尊,任文公所建宫室外树立的阙一样,小巧而精致,仅仅起到装饰与象征作用,如《白虎通》所说——阙者所以饰门,别尊卑也。
匆匆扫视两眼。
郑又玄又担心地回头张望一下,借助此间穹顶上银河般蜿蜒流淌的“光带”,洒下的淡淡光辉,此间一切都清晰起来,唯有来时的隧道,依旧幽暗不明。
眼看苏元明仍旧没有从幽暗中显露身形。
郑又玄不愿耽搁时间,抬脚继续向前。
两座阙之间夹着的宫门是敞开的,好似一点点防备也没有。
郑又玄倒也不是全无戒心,中古大修士的坟墓,光是眼前看到的景象,就已经那般震撼人心,要说墓中一点点防备“后来者”的手段都没有,郑又玄也不信。
不过,在出了隧道,走下九百九十九级石阶前。
郑又玄居高临下,清楚地看到,下方宫室足足有七道城墙,至于还有没有第八道乃至更多道,则因为太过昏暗,目力所不及,而无法分辨。
这么多道城墙,最外层的一道,想必不至于太过重要。
郑又玄这么想着,已是穿出了长长的城门洞,前方不远处就是又一重高墙,左右扫视,只见右边一间不起眼的小屋子,门窗大开。
走过去向屋内张望一眼,空空如也。
郑又玄当即没有了兴趣,绕过屋子,走在两重高墙之间,忽觉一股微风吹过……
就在郑又玄走入城门的同时,九环狸和苏元明的身影,便从他刚刚停留过的位置,缓缓浮现出来。
九环狸的障眼法时效又过了。
“那个敕神会不会发现我们?”
苏元明有点担心谷三公,他实在是没搞懂,郑又玄从哪里找了这么多敕神合作。
九环狸颇为不屑,“吱”了一声之后,就继续不断向四周张望了。
他还想从城外想想办法,看有没有什么离开的通道。
虽说这大概率不会有就是了。
特别是在出了隧道,看见了穹顶那银河般壮丽的景色之后。
苏元明是无知者无畏。
九环狸却是从尾巴尖到头顶,毛全都竖了起来,后怕!
亏得在发现了堵出口的巨石,出自古貘机关术后,没有贪图侥幸,让苏元明尝试从其它地方掏土打洞。
真要那么干,这些积存在穹顶上,防备“后来者”从陵墓周围打洞入侵的“天河”,就会把挖洞的家伙,连人带洞,一起变成一座新的山峰。
这仙门山十四座主峰之间,还有不下二三十座绵延山脊中偶尔突出的小山头,那些无名山头中,会不会有几座的成因与天地自然无关,可不是苏元明、九环狸这种“小年轻”能够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