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色,同时以其引用精到,学问深湛,又不会让人觉得他配不上那份傲气。
简而言之,非常好。
再加上按照钟季拙所言,此诗出自一少年之手,这就足以令人讶异了。
“此诗一出,众人无不称贺。彦龙公得孙如此,后继有人啊!”
这样一首诗忽然出现,除非宛郡一时之间冒出了另一位大才,否则必定风头无两。
钟季拙露出可惜神色:“最妙之处,在其不期而至,乾坤合现元亨利贞,如此自是不期已至,斯亦以《易术》表我道家之妙者矣!老道欲引孙子荆入我宗门,奈何不能如愿,这般英才,陈公有意乎?”
钟季拙还是很了解陈仲的。
外人多见陈仲脾性乖戾,杀人如麻,很难得见他喜好提携后辈的一面。
但在止休宗中,在钟季拙那一辈的修士中,这些并不是秘密。
将一些优秀后辈引荐给陈仲,往往能够得到陈仲的好感。
钟季拙,打的是这主意?
只是区区这样一首诗,而且是颇见矛盾之情的诗,可不足以打动陈仲。
当然,陈仲也并不觉得钟季拙是真心在引荐后辈。
“钟宗主,闲话稍后再叙,你拖延许久,等待何人啊?”
陈仲其实已经感应到了来者,而且从其种种特征中,猜到了他的身份。
钟季拙脸色一僵,不过好在,他也很快有所感应。
与此同时。
钟玉、素知夫妇,全都将目光投向了院门处。
那里,一名身穿郡守朝服之人在前,飘在半空,着郡侯服色之敕神在后。
在众人目光下。
来者硬着头皮,迈步入内:“不知何方高士驾临,本郡有礼了。”
陈仲淡淡颔首回应。
果然是在等郡守和敕神。
那郡守法力,虽是达到了感应修士的程度,但气息上,与之前的许综、卢毓特征显着一致。
此人,不过是个未曾感应,凭借形名说法门,强行提升法力而来的所谓大修士。
钟季拙以为,等到了这等人,又能如何?
陈仲将目光,再次放到了钟季拙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