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有空闲,哪怕只是短暂的片刻,他便会匆匆离开朝堂,脚步急切地朝着王府走去。他穿过热闹的街市,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行人熙熙攘攘,但他却无心欣赏,心中只有对爱妻的关心与支持。
一进王府,他便径直奔向书房。推开门,他的目光立刻温柔地看向正在忙碌的纳兰暖玉。纳兰暖玉听到动静,抬起头来,两人相视一笑,眼神中满是默契与爱意。欧阳瀚宇轻声询问她的研究进展,声音里带着关切与期待。两人一同坐在书桌前,小心翼翼地摊开图纸和资料,那些图纸上的线条密密麻麻,记录着他们对农业改良的期望与规划。他们热烈地探讨着,时而为某个技术难题争论不休,时而又因一个新的灵感而相视大笑。
欧阳瀚宇凭借着自己在朝堂上多年积累的人脉和资源,四处奔走。他动用自己的关系,不惜花费重金,为纳兰暖玉购置了各种珍稀的种子。这些种子来自遥远的国度,有的种子外壳坚硬,有的种子形状奇特,或许它们就藏着高产的秘密,能为百姓带来丰收的希望。他还命人按照王妃纳兰暖玉写的肥料配方制作肥料,为了确保肥料的质量,他亲自监督制作过程。从原料的挑选,到各种成分的配比,他都严格把关,只为能让土地更加肥沃,让作物茁壮成长。
为了制作出最先进的工具,他不辞辛劳,亲自踏上了拜访各地能工巧匠的旅程。他穿越山川河流,走过繁华的城镇,也踏入偏远的乡村。每到一处,他都虚心向当地的能工巧匠请教,拿出王妃纳兰暖玉的图纸,详细地向他们说明设计意图。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能工巧匠们被他的诚意和对百姓的关怀所打动,纷纷尽心尽力地按照图纸制作改良农具。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挑选了王府中最得力的侍从。这些侍从个个手脚麻利、头脑灵活,在纳兰暖玉开展工作时,他们各司其职。有的侍从帮忙整理堆积如山的资料,将一本本古籍和现代资料分类摆放,方便纳兰暖玉随时查阅;有的侍从外出收集信息,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打听各地的农事经验和最新的农业动态,为纳兰暖玉的研究提供最及时的情报。在众人的全力协助下,纳兰暖玉在农业研究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向着解决百姓温饱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此后的日子里,京城郊外那片广袤无垠的田间地头,常常能看到欧阳瀚宇和纳兰暖玉的身影。在烈日炎炎的时节,那骄阳似火,毫无遮拦地炙烤着大地,每一寸土地都被晒得滚烫,空气里弥漫着燥热的气息,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放进了巨大的蒸笼;而在微风拂面的时刻,轻柔的风带着田间花草的芬芳,那清新的香气丝丝缕缕地钻进人们的鼻腔,给人带来丝丝慰藉,驱散了劳作的疲惫。无论何种天气,他们总会一同前往,脚步坚定而执着。
两人身着朴素的粗布衣衫,衣角在风中轻轻飘动,那简单的服饰在风中微微摆动,仿佛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他们穿梭在忙碌的农民之间,与周围劳作的农民毫无二致,全然不见王爷和王妃的架子。他们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眼神中满是亲切,让人感觉不到丝毫的距离感。
他们与农民们围坐在田埂上,田埂边野花肆意绽放,红的像火,热烈而奔放;粉的像霞,柔美而娇艳;白的像雪,纯净而洁白,五彩斑斓的花朵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泥土散发着质朴的气息,那是大地特有的味道,混合着青草的青涩、庄稼的清香以及阳光的温暖,让人倍感亲切。欧阳瀚宇微微前倾,身体重心向前,仿佛想要更贴近农民们的生活,目光专注地看着农民们,眼神中满是关切,认真倾听他们讲述在耕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纳兰暖玉则不时轻轻点头,手中握着纸笔,详细记录下关键信息,她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农民们倾诉着土地贫瘠,播下的种子难以吸收足够的养分,只能在贫瘠的土壤里艰难生长,就像襁褓中的婴儿得不到充足的奶水,瘦弱而无力;水源匮乏,庄稼常常在干旱中苦苦挣扎,叶片枯黄,毫无生机,像是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还谈到气候多变,时而暴雨成灾,洪水如猛兽般汹涌而来,带着无尽的破坏力,瞬间淹没了大片农田,让农民们辛苦劳作的成果毁于一旦,他们一年的心血付诸东流;时而干旱无雨,土地干裂出一道道狰狞的口子,仿佛在绝望地呼喊着甘霖,农作物生长大受影响,整个田野都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
面对新的种植方法和改良农具,农民们起初满脸疑惑,彼此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半信半疑。毕竟祖祖辈辈都沿用着传统方式,这些新事物实在让人难以轻易相信。他们的目光中透露出犹豫和担忧,担心新的方法会让他们的努力白费。